怀着期待与求知的渴望,我们有幸来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这段时光虽短,但收获丰硕,感触良多。学校不仅以其鲜明的“高校附属”基因和“高新”定位令人印象深刻,更以其卓越的管理实践和育人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一、整体印象:理念引领,气质卓越
初入校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大气”与“精致”并存,“优美”与“典雅”映衬。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布置处处彰显教育匠心。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整体氛围积极向上,师生精神面貌饱满,一种“谦、敬、敏、行”的内在气质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这背后,是学校“依托湖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高水平、示范性、现代化实验学校”的清晰定位在发挥作用。

学校以“用心才能看见”的办学理念深耕教育沃土,体现了教育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更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的唤醒,让师生沉浸其中,也幸福其中,愈发觉得这里是一方教育的桃花源,是一所真正属于师生的学校,是一所“坚守儿童立场,坚持全人发展,一所适合儿童成长的学校”。

二、核心管理特点与我的学习收获
通过深入课堂、参与教研、聆听讲座、与管理人员和师生交流,将我们的学习收获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术引领”与“一线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深厚的学术底蕴。一是课程与教研的“实验性”。我们观察到,学校从全面发展的人与成全一个人的目标出发,构建与拓展课程体系。不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并结合校情,培植形成了以“葵根——德育课程、葵茎——语言课程、葵花——艺术课程、葵籽——科学课程”为框架的“向日葵课程体系”,展现了人文与科学、担当与责任、实践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每一位儿童提供了适切的课程,搭建了全人发展的平台。学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形式多样,不再是简单的“统一进度”,而是充满了“课题研究”的色彩。老师们会围绕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痛点、堵点,建立微课题,展开基于理论和数据的研讨,这种“教学评一体的研究型教研”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专业性。二是教师发展的“高平台”。学校附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拥有更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能频繁接触到大学的前沿教育理念和专家指导,更依托于大学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持续地滋养学校的教学教研,使得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和视野远高于普通学校。
启发与思考。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目标为引领,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持续的创新意识为动力,将一线教学的“土壤”与学术研究的“活水”相结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使办学质量提质增效。

2.“精细化管理”与“人文化关怀”的相得益彰。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但绝非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了人文温度。一是教学管理的“数据化”。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分析细致入微,从年级均分到小题得分率,再到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都有清晰的数据追踪。这使得教学反馈和辅导极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精准教学”。二是学生管理的“自主化”与“个性化”。学校在行为规范、活动管理等方面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但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少先队、社团活动等平台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锻炼空间。更令我感动的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家庭、心理状况了如指掌,他们的关怀具体而微,真正做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爱”。三是后勤服务的“无声教育”。从食堂的“餐饮”文化到校园设施维护,再到安保、保洁人员的专业与友善,学校的后勤保障体系高效、周到,于无声处营造了安全、舒心、文明的育人环境。
启发与思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育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在“用心才能看见”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以“用心”之姿深耕教育田野,以“看见”之力点亮学生成长,以成为实小人的价值追求。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效率和质量的基石,而人文化则是激发内驱力和幸福感的源泉。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服务于“人”的成长与发展。

3.“五育并举”的体系化构建与特色彰显。学校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在了实处,构建了系统化的“五育”融合体系。德育工作“课程化”。德育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系列化的主题班会、特色少队活动、“日念一善”、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了一门隐形的“成长课程”。智育培养“多元化”。除了扎实的国家课程,丰富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的阅读节、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成长路径。体艺教育“品牌化”。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不仅全员参与,而且水准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与潜能。
启发与思考。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需要顶层设计和扎实的行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体系化的课程与活动,将“五育”从理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体验。

4.“家校社协同”的常态化与高效能。学校深刻践行“用心才能看见”的核心理念,将每一个孩子视为一株独特的向日葵,致力于汇聚阳光(学校)、土壤(家庭)、雨露(社会)的协同滋养之力。学校系统构建并实施了以“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全员家访活动、“家校协同·‘育’见未来”主题培训、家长骨干队伍建设、“用心看见你”家长沙龙活动、“行走的力量”特色亲子活动、入户指导精准赋能、“书香润家·协同育人”家庭教育读书会为主的“七大主体活动”,构建起“葵园”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葵园”家校社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凝聚成教育合力,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
启发与思考。正如《学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育需要打破围墙,构建共生共长的教育生态。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建立信任、开放、合作的家校关系,是缓解教育焦虑、提升教育效能的关键一环。在这片向阳而生的共育沃土上,每一个孩子都将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三、反思与展望
此次跟岗学习,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能力的提升。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方向。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清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治理体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深厚的育人文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到:一是转化理念。将所学到的“学术引领”、“精细人文”等核心理念,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内化与转化。二是借鉴方法。尝试引入数据化教学分析、研究型教研模式等具体管理方法,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三是提升自我。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的教师为榜样,持续学习,争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工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正如《人民日报》说:“先跑起来,再慢慢调整呼吸;先飞起来,再慢慢调整姿势;先开始着手去做,再想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将带着这些宝贵收获,在我们共同热爱的教育沃土上继续深耕,以智慧与情怀静待每一朵花的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