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提出:“向杰出人物学习,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教育家的思想与精气神,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砥砺前行的源动力。
近一年多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师研修夏令营、21世纪全人教师论坛、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高级研修班、新生态教育大会、创新教育大会、华师大活在静悄悄的课堂里学术研讨会等等。
在近距离感受教育家的育人智慧和阅读优秀思想著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努力深化教育家精神内涵,坚持学以致用并积极践行,在教育改革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一、正向鼓励评价 激发生命活力
教育家们气宇轩昂积极正向的精神状态,时刻激发着我的生命拥有无限的活力。刘彭芝校长认为人生要一直处于向上向前向好向善的状态,卢勤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妈妈的口头禅:“好好好,太好了,耶!”卢老师说,有一次她生病在医院治疗,她的妈妈说的还是“好好好,太好了,耶!我的女儿终于可以休息了。”生命教育家张文质老师在家庭教育《奶蜜盐》一书中也说到:“鼓励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精神面相。”
教育家精神引领我改变内敛的性格,以积极思维解决一切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的变化,并通过无处不在的正向鼓励评价,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早晨值日、课间休息、校园中上下楼梯和随处的擦肩而过、课堂评价等等,只要和学生在一起,我就尝试用赞赏的眼光和挖掘优势的语言,热情地表达鼓励学生,努力让每一次问好、再见、表现性评价都能润泽学生的心灵。
在自我生命热情的带动和感染中,学生们的精气神和整体面相也在逐步改观,他们更乐观、积极、爱笑,也主动赞美身边助人为乐和一切美好事物。在正能量的鼓励下,师生共创积极的生命状态。
李明新校长说:“教育要适应人的成长规律。”性格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生命状态的改变速度,也要尊重个体差异性。在音乐课堂中,我通过精神状态维度发现一位女同学非常内向,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唱歌也不会笑,如果请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也紧张扭捏到无所适从。
针对这样的个案,我坚持长期主义,每节课都与她沟通,并鼓励她尝试改变自己。我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她也没有任何改观。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书中讲到子路被人视为庸才,但孔子长期对之诲而不倦,引领他成为突出的人才;孔子通过有目的地交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将看似平凡的学生努力塑造他们的人格与信念,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带着教育家的精神信念,我继续观察并鼓励她,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我真的非常失落。在一节京剧项目化的课程中,她竟然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同时我发现她眼里有光、脸上有一丝浅浅的微笑。这一瞬间我热泪盈眶,一学年的长期坚守,终于有了一丁点的小成效。下课后她还主动来找我:“老师,我对您刚才讲的京剧念白有一点感兴趣。”
在教育家正向积极的鼓励精神激励中,我不再内耗焦虑,而是生命充满无限热情的正能量。相信教师在生命不断变美好的状态中,才能以快乐的情绪,带动学生一起拥有更好的生命状态。
二、小组协同合作 成就与众不同
当我第二次听爱哲学校的马志娟校长分享,结束时她主动与几十米开外的我挥手再见,这个举动令我非常震惊。一个不具名不熟悉的老师能够被教育家看见并尊重,相信在爱哲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带着马校长的慧眼,我在课堂中主动创设实践策略,竭尽所能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回答问题、歌唱、表演、乐器等等环节,充分捕捉并激发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李希贵校长认为教育是发现天生不同,才能成就与众不同,找到孩子们可以伟大的地方,帮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走。重庆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带领我们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并指引教师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白深化改革赋能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教育是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教育变革就是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很多班级都会存在问题学生,他们都会被孤立或排挤,找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学生良性社交,是小组合作中的重要工作。一个学生因为带着耳蜗听力不是很好,常常被同学嘲笑,还有一个学生因为幼小衔接不适应,常常背着书包要找爸爸。跳舞表演或合作的时候,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不被待见,于是我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和社交沟通的教育,引导大家一起接纳和关爱问题学生。
看见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成就每一个生命,这就是教育家传递给我的教育精神。在小组合作实践过程中,深感教师责任重大,每一个生命都要好好成全。
三、静悄悄的革命 思考空间留白
田慧生会长认为教育变革是教育者一定要学会放手,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空间。传统课堂中,教师讲的过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表达的机会也很少。程介明教授在《教育之变》一书中分享到:“香港学生非常热爱戏剧表演,学生可以在表演中,尽情表达与释放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同时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时刻保持他们的好奇心,这都是需要有空间与时间来完成的。留白就是最好的变革方式,在华师大《活在静悄悄的课堂里》的学术研讨会中,李政涛与佐藤学的中日对话,让我醍醐灌顶。教育变革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活力的体现就在于学生思维的碰撞。
杨澜在《一问一世界》中写道:“美国学校的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亚洲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多达15位,与我国学校比较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相比,日本学校更重视孩子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日本布置作业是“自由研究”,根据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了解、发现、观察、调查、实践、整理配上文字;在全人教师论坛中杨东平院长也说教育还面临巨大挑战,一定要从刷题式的应试教育中突围。
于是在课堂转型中,我逐步开始转换教师主动性角色,将课堂留出比从前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思考与表达。增设戏剧实践活动表演,引领学生释放自己的思想,并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提升思考质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成长的空间更多。思考如何像教育家一样有更具人格魅力的精炼表达,思考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思考如何优化农村学校学生美育环境等等实际生活问题。像教育家一样重视师生思考力与问题意识的养成,才能有效推进教育变革。
四、以学带教 与共同体并进
在学校领导的信任之下,我有幸成为了见习基地带教导师和祝桥学区跨学科导师。带教是我面临的新挑战,完全没有经验的我,想起了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学做教师。不会做的事,那就从学习开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研修班的项目化学习、史依弘京剧名师班、临港万晓春音乐名师班等等,在共同体中持续成长,让我有机会以学带教,并学以致用传递给自己的徒弟。
万晓春老师极致利他的精神令我深深折服,每一篇论文都要精修5遍左右才过关,指导讲座文稿逐字逐句写清晰完整,为我树立了严谨治学的好榜样。我分享的区级讲座《业精于勤 一路向阳》也是旨在引领教师们积极精进求索。
在成长中的教育家研修班中,我看到了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以雕塑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用无声的语言诉说中国伟大的文化与精神,并立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故宫单霁翔院长日日静静守护故宫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团队历经12年的准备,终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令人震撼且无比致敬。梅派青衣史依弘老师致力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带着教育家们笃学的精神与诉说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我尝试带教时将京剧非遗文化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探索;蛇年文创与科学、美术、音乐一起融合,成为会舞动的蛇;北极熊、丹顶鹤生存环境与地球生态关联的项目化学习;舞蹈与手碟课题的心灵治愈音乐实践活动;京剧念白与学校创始人王伯生、党员张闻天、音乐家黄炎培等事迹进行有效融合。
以学带教让我在共同体中乐学乐教,成为了快乐生长发起人。教育家的利他精神引领我不断拼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突破自我。在导师和徒弟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持续奋进被评为了区学科带头人。
五、读写思辨科研 为复兴而创新
吴又存老师2000多万字读书笔记令我着实钦佩不已,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是点亮千万孩子的梦想之光,她引领我们要永远以学习的心态面对工作。窦桂梅校长在书中说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学,高质量教学不是高分。人人都是班主任,要把国家使命当做学校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的著作是时时伴我成长的精神食粮,渐渐地买书成为了我的好习惯。自己一个人读书难以坚持长久,在同学的介绍下,跟着大夏书系一起共读与写作接力。凌宗伟校长在《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一书中推荐了很多教育书籍,李政涛院长的《活在课堂里》一书,对教学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中,才能激发人类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进步,但从前的我,完全没有时间阅读,但在教育家的著作中,我汲取了前行的动力。于是我报名了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谷里书院的啃读营与写作营,休闲时间我不再娱乐追剧,而是认真读书思考,并在公众号输出有思想的教育文字。在大量阅读学习输入的过程中,是与世界优秀教育家在对话。每一天都在获得新知中成长,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认知与格局,从此每天阅读打卡写作是我最快乐的事。
通过学习培训我成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带领家长一起读书,共建美好家庭教育氛围,还成为了奶蜜盐读书会分享嘉宾和教育飞翔者跨年分享嘉宾,为做好家庭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将有智的话语为更多家庭教育带去幸福。
撰写论文《七个音符的惊奇世界》,被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老师收录在《音乐教育情书》一书中,希望自己觉醒成长的力量能感染激励更多的人。同时积极尝试AI优化迭代自己的文字作品,锤炼自己的优质表达能力。
参加优教育在之间的教师读书会活动,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老师的新书《超越兴趣》,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创新。与教育家同频保持学习力与思考力,才能不断精进,为民族复兴而创新,从而实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写在最后:
在教育家精神的滋养下,我不断学习教育家的优秀品格,汲取教育家躬耕教坛的精气神,在践行教育家智慧中与教育家精神始终保持同频,通过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改革中教学相长。
强国必先强师,以教育家精神进行自我赋能,站立好三尺讲坛,持续修炼自己,一步步成长为弘道济世的大国良师,是一线教师每日成长的必修课。正是无数教育家的辛勤耕耘,中华民族才能在复兴大道上迅速崛起。
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以优质教育为国育才,共同谱写中华盛世的复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