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半程的。
现在写出半马这个概念,已经全然没有了去年11月份报名时的恐惧了。
去年9月份大家一窝蜂报名上马时,自己私下里偷偷的也跟风报了名。尽管后来因为上马随机抽签的缘故,全军覆没,但现在想起来,那会连凑个热闹的想法都不敢直接表达出来。
后来便报名了青浦的一个乡村马拉松,不属国际赛事的关系,因此报名相对容易。
那会的半马,似乎好遥远,抱着似乎做了一件注定要失败的事情,更多的只是逞能而已的心情。
赛事将近的时候,开始紧张。宣扬了整个世界之后,开始担心自己跑不下来。
跨过起跑线后,心中忐忑。赛前劝着同事的那句“放下得失心,能跑多少是多少”的句子言犹在耳,心脏还是止不住的膨胀。
身上没有计时器,没有手机,在不知道跑了多远多久的状况下,目标显得很缥缈。
真正镇定下来的是每隔一公里的补给站以及医疗点。
似乎因为放心,就开始没有那么惧怕21公里是多久之后多远之外的事了。
剩下的事就只有跑下去。
这21公里期间,每隔一公里,就心中窃喜。后来发展为每遇到一个上坡,就充满惊喜。
是不是很反常的心态?可能是跑一公里就少一公里,有上坡就必定有下坡的心理驱使吧。
似乎,坚持了半年的跑步,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生活的态度,有了更愿意相信越过这座山之后迎来的并不是孤独,而是一个更牛的新世界的自信和乐观。
这些怎么都不是当初那个因为做不了平板支撑,做不了卷腹而选择跑步来减肥的自己所曾预想到的。
跑步半年,想瘦的地方都瘦了,肉眼可见。
跌跌撞撞跑到现在,最难的便是最初两个月。那会没有方法论,也不知道复利效应成果显化前漫长的周期,凭着一个极其功利的动机才坚持下来,之后便若有若无的变成习惯,开始见到些微成效,然后发现了满世界的跑步者,似乎才开始认同自己已经走在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上了。
一路跑下来,早已经过了需要斗争意志力的阶段。跑到后期,便也不在乎是否能继续瘦身,俨然跑步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了,少了这一环,似乎生活缺点什么。
跑步已经变成一种治愈。心情不好了,去跑一跑,让多巴胺来忘记那个没来由的郁闷。
除了治愈,跑步也变成一种可参照模型。跨不过最初的两个月,你可能永远会唱着“我注定是连跑步都瘦不下来的胖子”这样的调调。这个我自行得出的参考模型便是,不要着急,只要坚持跑下去,只要坚持做下去,不问前途,不问成绩。把做变成生活的必须环,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那么,时间会给你你想要的,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时间,至少给自己三个月的耐心让时间送给你惊喜。读书、写作、思维锻炼亦如是。
如果仅仅是跑步,可能带不来如此大的满足感和自信。不知是跑步的缘故,导致接受外界信息的宽容度也一并变宽了。
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一个小时,让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只这每日一个小时,身体便有了如此大的改变。那么,除此之外的那么多小时,如果都这样像跑步被利用起来,那么该有多么不可想象的变化。
这种强烈的时间价值体悟,是在我开始跑步之前读多少鸡汤都无法感同身受的。在如此感受的驱使下,我开始戒掉肥皂剧,开始摒弃鸡汤,开始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用来技能get,开始学会甄别有价值和无价值的资源。
在自认时间不止是像水流淌那么简单之后,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一种焦虑,遗憾过去的时光,竟然无意识的浪费了大把大把的青春。若是那会就有现在的感悟,现在的我将会是怎样?
那么同样,现在的我若依然如故,那么将来的我可能就毫无意外的只是仅仅比现在更老一点而已。这样就不仅仅是遗憾了。
所以,现在永远不算晚。很庆幸,我还能意识到。
犹记得,跑到最后,很多人已经开始用走的了。此时我脚上的伤痛虽然愈发厉害了,但是整个人是非常兴奋的。就这样跑吧,跑过了终点,你真的就没什么可惧怕的了。以后的你,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你不是那个被上帝排斥的玩不了这个叫做“坚持就有回报”的游戏的可怜虫了。
半马,那么远,又这么近。
更好的自己,那么遥远,其实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