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史宁中
上学时,我还是比较喜欢数学的,不过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学过。但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等都离不开数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加减乘除之类的简单数学问题,但是在近几年工作中,我发现用一些数学思想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就说一点,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纪律问题。
套用上面引用史宁中教授的话——在班级管理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班级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班级问题。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纪律问题始终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出了问题,那就意味着这个班级的发展建设出了问题。
根据二八定律,一个班级的纪律问题往往是20%的学生出了纪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如何通过帮助教育这20%的学生,经常是我们班主任头疼的问题。
班级管理中,我们一些方式是不妥的。
01 杀鸡儆猴
例如,近期班里纪律涣散,问题层出,尤其是自习。这时,班主任已经盯上一个经常在自习违纪的学生,班主任突击检查,抓住这个学生当众狠狠批评一顿,又是让学生写检讨反思又是找家长来谈话,并警告学生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有可能回家反省。
02 随机批评
班级纪律不好,班主任加大盯班检查的力度,逮住一个违纪的就是一顿批评,这样,班主任就像一个巡警,不断地解决层出不穷的纪律的问题。
“杀鸡儆猴”式的管理方式可能会立竿见影,但不长久,因为学生的收敛是基于教师的威慑和学生的心理恐惧,随着时间推移,纪律问题可能会反弹或越加严重。
随机式的批评难以让学生信服,有的学生会感到不公平,他们会认为老师看到违纪的学生就批评,但是没有看到的就逃过了批评。
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可以量化的机制可以尽量减少上述问题。
将学生的行为用数学的语言来呈现,用数学为班级的纪律做一个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来确定纪律管理的方法思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是我在班级纪律管理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01 用数据测量学生的纪律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引导教育
学生在校12天,每天由不同的值日班长记录学生的违纪情况,当然,在记录之前,值日班长要尽量做到先提醒的责任。当天,由纪律委员及当日的值日班长在计分表统计当天违纪情况,如果小明违纪3次,就要在当天的表格中记录-3。
在数据统计初期,我每天坚持看这个积分表并核查学生具体违纪情况,及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发生的违纪情况,尽到提醒的责任,同时口头提醒个别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之前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学生之间行为习惯存在的差异,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意识较强,小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纪律意识较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差异性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想要减少这些差异性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减少自身的问题。
作为班主任,要正确面对这个问题。意识到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学生的纪律意识是否有所提升,行为习惯是否有所改善,需要通过数据构造的模型来观察。
这张计分表和值日班长日志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数据模型。
日志记录学生的具体违纪情况,计分表统计学生的违纪次数。
在这12天中,我和学生随时关注数据的变化。
如果小明连续几天在某一个问题上屡次出现违纪情况,我会及时找他谈话,当然小明也会参考计分表,反思自己的行为。
12天结束后,纪律委员会统计违反纪律最多的几个同学,这几个同学有可能在放学后留下打扫卫生,如果下次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有可能约谈其家长,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02 用数据模型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在刚开始采用这种方法时,个别学生的违纪次数特别多。例如,小明同学12天内被记录了29次,我帮助他分析自己的违纪情况发现,小明的主要违纪情况是上课难以控制自己,爱大喊大叫,有时会迟到。根据他的情况,我单独与他谈话,告诉他上课应该注意的事项,并经常督促。
到第二次12天数据统计的时候,小明的违纪次数仍然是最多,但是次数已经由29次下降到20次。
如果我们单看这次违纪数据:是班里违纪最多的学生,而且次数还不少,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批评小明。
但是对比上次的29次违纪,小明已经有进步,也就意味着我对他的教育或者是他的自我反思有了一定的成效。
看到数据的对比,我没有批评小明,反而鼓励他继续努力,小明也观察到自己的进步,他很高兴。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小明的违纪次数已经大幅度降低,已经退出违纪较多同学的行列。
03 根据数据模型做出更科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决策
“老师,这次违纪次数较多的同学是……,不过他们都没有超过10次。”
显然,纪律委员意识到学生纪律方面的进步,原先违纪最多的同学有20几次,但是现在已经下降到10次了,说明班级情况有了改善,个别同学的纪律意识有了提升。
“您说过,不超过十次的话,可以免除一些劳动惩罚。”
我当然说话算话了,没有留下这几个学生打扫卫生。
通过数据的统计,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形成一个个小模型,我在做出一些决策时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发展。
例如:
通过模型可以看出,近期的外堂(音乐体育课等)的违纪次数有所增多,而且集中在个别同学身上。
我专门找到这些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并嘱咐相应的课代表班干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
数据显示,小刚经常回头与组内说话。我找到其组内同学调查,问清楚他在谈论什么,并对小刚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教育。
这个数据模型的建立,让我在班级的纪律管理上有了更翔实的数据,能让我做出较为准确的教育策略。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有些班主任在很多时候做出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有些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一个平时纪律很好的学生不小心违纪了,结果正赶上班主任心情不好,这个学生就倒霉了,有可能被班主任狠狠训斥一番。
一个平时纪律就不是很好的学生违纪了,结果正赶上班主任心情好,这个学生就可能逃过一劫。
而这些现象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班主任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下降。
我在上学时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仍然会存在这种现象。
如果能根据翔实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给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环境,班级就有可能较为健康的发展。
这些数据模型也可以在班级管理的许多方面应用,例如宿舍管理、班干部工作质量衡量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渗透了我的教育思想,数字里面包含着我对学生发展的关心与爱护,包含着学生彼此间的善意的提醒和关爱。
可以说,这些数字是有温情的数字。
数学的确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虽多年不学数学,但是它给我的工作带来的便利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这门学科,希望自己能再学一些数学知识,更有利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