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阴阳交媾 天开地辟
《易》曰:“乾一坤二……”;又曰:“天一地二……”故“二”乃地、坤之数。《说文》:“二,地之数也。”
《易·系辞》虞翻注:二“谓乾与坤也”。“易有太极(一),是生两仪(二)。”两仪,阴阳、乾坤、天地、男女。邵子:“一为神,两故化……”阴阳交媾,变化生起,化化无穷,生生不息。
数典忆祖,“二”来自“一”,“太一”之葫芦剖分,孕育出“太二”,即“太一”葫芦一分为二,化生阴阳;阴阳相冲而又相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沌圆融,一团和气——冲和元气,即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的太和元气,古人常以无言之言、可道之道的太极图来形象之、图示之。图示“孤阴不生,独阳不化”,阴阳交媾或天地交泰,变化生起,从此化化无穷,生生不息,故鱼眼图亦系太极结构——“太二”中还有“小二”、“小小二”也。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凡宇宙之物、形而下器皆系“二”之阴阳结构,如此则当我们在认知、考究某一事物时,必须“二”者齐观,阴阳兼顾,不可偏废,才能深入究竟,避免失真而直趋大道。
“佛法无边”也是这个意思:不执空边,不忘有边;不著有为,不住无为;不偏于心,不弃于物;不舍出世,不离入世;不独自觉,而且觉他;主客圆融,空有合一。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认识论上的大忌。我们要认知其一(乾、阳),必须同步地认知其二(坤、阴),由此才能够认知阴阳交媾孕育而出的其三,因而才可以更深刻地彻底认知元始天尊“太一”的无边妙用。实际上以西方科学为代表的“唯物”的生命科学体系,往往只知“其一”的物质肉身之器,不知“其二”的精神能量之心,故而在认知“心身一元”的生命体时,仅长于解剖死尸(坤、阴)结构,却短于认识精神(乾、阳)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彻底了知心身相关的生命真谛。以至于现代医学科学及医药学愈发达,疾患反而愈猖獗,真是“药高一尺,病高一丈”,更奈何不了疾病之王的“死”。东、西方科技发展史研究家李约瑟博士就批评西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普遍现象是犯了“典型的欧洲痴呆症”。
有人问:在生与死的边界上,它们之间少了些什么?或多了些什么?从二者的物质组成(坤、阴)来看,似乎无所谓多了或少了什么,只是没有了“生机”(乾、阳),生命不知何处去。要想寻觅生命的来龙去脉也很容易:深入体悟、认知中华传统“数”理文化中伟大的“二”。
“天行健”,宇宙总是迈着阴阳“二”腿永不停休地健步前进。作为宇宙杰作、天之娇子的人,恐怕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单着腿、跛着脚、闭只眼,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