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署的晨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已弥漫着火药味。林婉儿站在堂中,指尖捏着《急救手册》的增补卷,封面上 “预防为先” 四字被烛火映得发烫。昨日的弹劾虽因太平公主的力证暂歇,但今日的太医令会议,显然是保守派蓄谋已久的战场。
“林奉御所谓的‘种痘防痘’,实乃离经叛道!” 太医令高举着《黄帝内经》,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素问》有云‘上医治未病’,却从未说过要以刀划破皮肉!” 他身后的众医官齐声附和,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林婉儿上前一步,将两叠卷宗拍在案上:“左卷是蜀地传灯堂的记录,种痘者百余人无一人染上天花;右卷是长安近期的痘疮病例,未接种者死亡率过半。” 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个熟悉的名字 —— 那是曾在蜀地被她救治的流民孩童,如今已在长安安家,“此人上月种痘,前日其邻舍爆发天花,他却安然无恙。”
人群中发出一阵骚动。太平公主突然咳嗽着走进来,臂上的接种疤痕清晰可见:“本宫可为林奉御作证。若不是种痘,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武则天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依公主之意,该如何推广?”
“臣请在东宫先行试点。” 林婉儿的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太医令,“太子年幼,最易染病。” 这个提议精准地戳中了武则天的软肋 —— 太子李旦是她此刻最看重的棋子。
试点推行得异常艰难。东宫的宦官偷偷将接种用的针具换成未消毒的旧针,导致三名内侍感染。太医令立刻上奏 “妖术害人”,要求废除种痘术。林婉儿连夜带着显微镜入宫,让武则天亲眼看到旧针上的微生物:“陛下请看,这便是致人感染的‘微生虫’,非关种痘本身。”
李墨宸在此时呈上更惊人的证据 —— 他查到换针的宦官与太医令的远房侄子有书信往来。武则天将信拍在太医令面前,老医官瘫倒在地。但她最终只是革去其职务,并未深究:“预防之术可继续推行,但需由尚药局全程监督。”
深夜的尚药局,林婉儿在油灯下修改《急救手册》,将 “针具必须煮沸三次” 加粗标注。李墨宸为她披上外衣,指尖划过卷宗里蜀地学徒的名字:“小石头来信说,传灯堂已培养出二十名能独立种痘的医师。”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林婉儿突然想起蜀地的星空。那时她以为长安是终点,如今才明白,医道的抗争永无止境。她在空白页画了朵雪莲花,旁边写着 “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