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利帆老师个案
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要不是我选择逃避,也许十岁那年我就跳楼了!要是那时我被你们逼得跳楼了,你们还有机会在这和我聊我当时厌学是多么的错误吗?你还敢说‘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吗’,你还敢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和成绩吗?’你还敢自诩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你还会指责我现在无所事事吗?你还把玩手机当作不务正业吗?”这些是22岁的可儿(化名)对着父亲的灵魂拷问。
一连串的拷问,让眼前这位自诩很懂孩子教育,很理解孩子心理的中年男人泪流满面。这一刻可儿的父亲像突然被当头一棒,开始思考,这几十年对孩子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1 .
/
休学是逃避父母的方式
那天听说利帆老师来上海了,会在梅子老师那里小住几天,难得的机会趁中午就过去和利帆老师聚聚。
一进门,一个长相清秀的瘦高个女孩马上为我开门,端菜端水,好热情的小姑娘。吃饭期间,我还仔细看了看着姑娘,一副金丝边眼镜,有点像诗词大会的武亦姝。利帆老师介绍,这姑娘就是可儿。
那天中午吃饭,在梅子老师家的室外小院,得知我的脚背上被蚊子咬了,可儿马上给我拿来蚊香点上。还热情的给我夹东西吃。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性格开朗,落落大方的可儿之前是父母口中的抑郁症孩子。
当时可儿的父亲讲述孩子的情况时,说她从十岁就开始抑郁,从小学开始就厌学,从中学就休学,要知道可儿的父母都是中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而且工作也相当体面。
后来,可儿为了逃避父母的管控,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但今年却意外因病休学回国。父亲说她回来后就整日郁郁寡欢,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非常担心。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02 .
/
一场邂逅,看到了希望
在桂林的一间民宿,可儿遇见了利帆老师,用她的话说就是“有缘遇到利帆老师,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彩色的风景和让人留恋的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说起这次邂逅,也许是老天爷给可儿一个自我觉醒的机会。那次,利帆老师应邀去桂林漓江江讲学,那几天住在古城的民宿,而民宿老板娘的女儿正是可儿。
原来可儿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为了女儿,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事业,带着可儿来到漓江,为的是让女儿远离喧嚣的城市,希望她尽快能走出抑郁的阴霾,早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白天讲完课,晚上回来民宿的时候偶然瞥见了坐在大堂角落里发呆的可儿。利帆老师回忆,就那么一瞬间,突然一抹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可儿身上,衬托着她白皙的皮肤,利帆老师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脱口而出:“多美丽的画面啊!”
但回应她的声音却是:“她每天就是这样坐着,一句话不说,一点事不做,我都被愁死了!”原来一旁还站着满脸愁容的老板娘,也就是可儿的母亲。
利帆老师看着满脸无奈和惆怅的老板娘,当下就说:“我带她走吧,半年后换个全新的她。”走投无路的老板娘同意了,最终,可儿跟着利帆老师来到了她在山东临沂的工作室开始了新生活。
03 .
/
叛逆不是错误
从风景如画的漓江来到江北水城临沂,可儿倒是满怀期待。在利帆老师的谆谆开导下,原本与世隔绝的可儿,眼睛里慢慢有了光,也慢慢开始和人交流。
那天我在小院子和吃饭,利帆姐说,刚来临沂的时候,可儿整个人就像被蒙上一块乌云,眼里毫无生气,脸上没有一丝血气,不和别人说一句话。我直呼,这样的改变太大了!
可儿的父亲和女儿视频,来了解女儿现在的状况,看着眼前的可儿和之前真的判若两人,不禁问起利帆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利帆老师解释道: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最好礼物,每个孩子都是发光发热的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无不对父母有着深深的依赖和爱,而父母对他们的孩子肯定也是倾注了全部的爱。
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到来,这种相互的爱和关切变得越来越淡漠,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感觉家长越来越不理解他们,越来越不爱他们,这时的家长变得越来越无助,感觉孩子越来越来叛逆,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沉迷手机游戏,拒绝和家长沟通,更有甚者离家出走,走向极端!
这种在家长看起来的不务正业,走极端的叛逆行为,在利帆老师看来,反而是种好事。
“叛逆其实是件好事,那是孩子开始真正长大,正在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走向成熟标志之一,真的不是洪水猛兽!之所以会有悲剧产生,完全是家长的爱、理解和陪伴的缺失导致。”利帆老师说道。
04 .
/
真正的爱是放手
记得英国作家马特·海格在《如何活下去的40条建议》里,有一条就是“生活 爱 放手”:
时间不是良药但确实是止痛片
在更好的氛围里生活
更懂得如何爱人和自爱………
然后放手
借一趟晚风 吹向我 再别过
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也是那些人日日夜夜的期待
这让我想起台湾一部非常火爆的家庭短剧《林茉莉的最后一天》,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叫林茉莉的高中生,爸爸是大学教授和教导主任,妈妈是留美硕士,又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一家四口高颜值、高学历,在外人眼中,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突然有一天,林茉莉在晚饭后义无反顾的从阳台跳下去自杀了。
母亲为了查明女儿自杀的真相,通过一台脑波仪读取林茉莉生前的记忆。原来大家眼中的完美女孩,内心早已满目疮痍。
在母亲严厉的人生掌控下,林茉莉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爱好,不被允许写自己喜欢的小说,不可以和班里的男生走太近,每次考试只要没有第一名,就会遭来母亲的辱骂。
母亲眼里只有第一名,没有对她的关心,更没有对她的爱。
尽管最后得知真相的母亲跟女儿说了一句:“对不起,妈妈爱你!”但一切为时已晚。
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无疑透露这很多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施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施加的压力却是无形的,压力过猛会压倒孩子最后一丝防线。
甚至到最后父母依然不明白,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就像可儿的父亲一样,明明对可儿寄予厚望,但出现问题后,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其实,真正的爱是放手,但很多父母对放手会有误解,放手不是对孩子任何行为坐视不管,相反是看着孩子成长,发现问题在旁边扶一把,就像给小树修剪枝丫,但孩子要怎么走,只要是正道,路由他自己选,不要限制孩子一定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一定要成为某某某。
戴尔·卡耐基曾说: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利帆老师看到了可儿内心的需求,给予了平等和尊重,最重要的是给予关爱,利帆老师总会摸摸可儿的头说:“孩子,只要你自己喜欢,在这里干什么都行。”原来,爱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