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归宿
二战后的日本“残缺不全”——离散的家庭、冷漠的人情、急速的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一个快马加鞭赶生产的国家,上演着许多如同东京物语这样的故事,它是平淡平凡的,因为它就是生活本身。
故事的叙述节奏比较慢,有意无意的长镜头,电影如同胶片一帧一帧地展开,背景音乐很安静,也许是那时候街头巷尾流行的歌曲,不过会让笔者产生一种时间的跨越感,或许是这种缓慢导致的。夫妇俩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东京了,生命在之后的几十年会戛然而止,为了不会遗憾的离开,他们踏上了东京之路;按照长幼顺序看望了孩子们。“他们总是不会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活着”,两代人的隔阂,这之间的距离是无法跨越的,即便我们深知我们与父母之间已经产生了问题,也许会痛恨自己“不孝子”的角色,这没有适当的解决方式,时代的发展与家庭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永久存在的,个体的独立与父母的期待总是悖逆的。 “东京看过了,热河也来过了,是时候该回家了”,“父亲在回去的路上写了封信,信里面他写了很多谢谢”父亲之后的生活是很孤独的,老伴在回去的终点告别了孩子们和父亲。在母亲的葬礼上,其中一个孩子说“父母没进棺材,没人要照顾他们”,笔者无法对其做任何的评论,它只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现实情况,只能说父母与孩子都是无力的。影片以父亲的坐在窗户旁摇团扇的身影结束。“要是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她在生时我会对她好点。”
笔者很荣幸地有缘分欣赏这样一部电影,不是因为它的经典,而是它真正的让我陷入了沉思,能够写出这些经过思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