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是高中女生沙织在上学期间,借电影片时认识并暗恋上了学哥史也同学。我还以为是一个爱情故事。
却原来是两场凶杀案。也许算三场…
第二章是上班时的中原接到警察的一个电话,得知他的前妻小夜子在前天晚上被人杀害了。一下子看得我一头雾水,跟前面一点都不搭界,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在他们的女儿遇害时,简直不忍细看。又读不下去了。
终抵不过春节的无聊,还是把它看完了。结尾明白真相的我,也彻底明白了书名的由来。如果说陀翁的罪与罚是一场心理大战,那这篇十字架就是罪与罚的实操演习了。
他们孩子的事情让我唏嘘,他们两个离婚,我也很理解。中原开始从事一份全新的行业:宠物殡葬。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的死在一个个小动物的葬礼上得以慢慢的让他接受了现实,并且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从接到警察的电话后,他才算进入到离婚后的小夜子的生活。
对我来说,全书仅有一个疑点,就是感觉这起案件是中原先生破的。好像警察只是打了这个电话找到了这个正确的人,其他的后续都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及至中原在一点点地深入到小夜子的生活之中后,才发现,离婚后的小夜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女儿遇害的这件事情的关注,她全身心地扑在这件事情上,她剖析自己的想法,并诉助于文字,开始写作跟投稿,还发表了很多文章。她一直在研究一个课题,就是死刑的执行问题,到底怎样才算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一种救赎。
因为她在女儿的案件之后看了凶手的介绍。凶手是在行满之后出去在大街上身无分文,然后看到她出门就返回她家中入室作的案,而且他是有前科的,正因为上一次没有执行死刑,所以又得以回来伤及她的女儿。但他第一次作案时间已经太久远,她查不到太多详细案情。
她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想要质问法律。如果这个人被正义地执行死刑了,她女儿就不会有这样的遭遇。但是现在既然她的女儿已经遇害了,说明这种法制还存在社会中,而且还肯定会危及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小夜子加入了遗族团体。她想为遗族发声,就是为遇害者的家属讨一个公道。遗族真正的心愿是什么呢?其实一命抵一命,肯定是不用说的,如果所有的凶杀案都能一命抵一命的话,遗族的家属多少会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是如果他依然逃避法外,遗族的心里会承受一辈子的伤痛。
本书十字架的背负着:女儿凶杀案的凶手和史也。
凶手在监狱中已经差不多度过了半生,按理说已经收到了法律的惩罚,应该有所惩戒与收敛,但他出来就又伤及无辜。于这样的他,十字架是虚无。
史也,一名优秀的家境优渥地位显赫的医生,高中时与沙织杀了他们自己的孩子,此后一直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罪过:挽救了花惠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并取她为妻,视这个孩子为自己的孩子。在医院里也是选择的儿科,而且是疑难杂症的科室,并极力挽救每一位儿童的生命。以及就连花惠自己都不喜欢的父亲,他也一并悉心照顾……于这样的他,十字架亦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