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交换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一声啼哭就能轻易换来母亲的奶水;随着长大简单的哭闹也能换来心仪的玩具。那时候所有想要的总能轻易地就得到了,所以儿时很快乐。而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不需要换来什么回报,所以父母也是快乐的。
学生时代,最担心的莫过于考试成绩的公布,总以为玩耍也能换来好的成绩,无奈的是成绩发下来的时候,耳畔总听到母亲口中的“你看谁家的小谁谁”。怎样不学习也能换来好成绩呢?轻易的就发现一条途径——抄袭,或许也只有这一条途径。
也曾经问过我教过的学生,从小到大究竟有谁没打过小抄,当然也包括给别人抄袭的,回答“没有”的少得等同没有。没打过小抄的和没闯过红灯的人数差不多。抄袭可能是大多数人发现“投机”的开始,便也开始学会了怎样用最少的“付出”交换到更大的“回报”。也可能是我们破坏社会契约的萌芽。这条捷径却是我们不快乐的开始。
有一个例外,高考还是这个社会上遵从契约的制度。当然也是在不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前提下。
迈向社会过程,每个人似乎都有着失衡的心理。所谓的失衡无非是觉得付出的没有换来想象的回报,感觉不平等,自然会有很多怨气。人活在世上,总免不了想获得更大的权益,仿佛只有权益到手了,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这个结果才有价值。姑且不论价值观正确与否,而结果又是如何得来的呢?这其中有人通过勤奋,有人通过关系,有人通过取悦,利用各种所谓的“规则”。当然有人靠混日子也能换来好结果,这样的交换在比较之间产生了失衡。工作至少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实现价值的途径,本来是件愉悦的事情,人们却把它搞成堡垒里的战斗。而战斗的根源是通过比较后的“回报”没有达到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结果。
2020年春节前疫情来了,封闭一段时间的人们,开始怀念工作的种种好处,甚至不要回报也想出去工作。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回报仅仅是所谓的“自由”,而这种回报自然好实现。疫情过后,是不是依旧想最少付出获得更大的回报呢?,如果仍然认为一切是不等价的交换话,我想战斗仍会继续!
按照上个世纪的说法,经商的人是不算有工作的。他们的交换是用最少的投入撇取最大的价值。而这种所谓生意无非是“买卖”之间信息不对等罢了。大数据的到来,信息逐渐对称,商人们大呼生意难做,但仍有很多人不甘心的寻求着对自己回报更大的交换,最终结果应是劳命伤财。
还有很多渴望美好结果,又找不到捷径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佛祖身上,想通过拜佛祖,以自己的虔诚换来愿望的实现,居然会和佛祖交易。以对佛祖的虔诚去交换,成本自然更少了,应该是个笑话。
人际交往也会经常失衡的。彼此之间都有个你来我往,也就是俗话说的礼尚往来。今天,我请你吃一顿饭。明天,你就得请我喝一顿茶。今天,我帮你办一件事。明天,你就得想着把这个情给还回来。但是每次的“往来”不一定都是对等,长此以往会不会也失衡呢?
至于爱情,也会失衡。总有一方爱对方会多一点,想得到同样对等的爱,不容易。而陷入爱情里,情深意切,自然渴望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家庭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从失衡中寻找平衡呢?
在动物世界里,它们不考虑未来结果如何,每只动物都在努力的生存,至于结果遵从于自然法则,它们很快乐。
生活仍需努力,结果不去考虑,快乐才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