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腾冲之围》是余戈写的关于滇西战争的第二本书,他采用“微观战史”的研究方式对滇西战争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描写,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战争的细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余戈眼中看来,关于战史的书籍要么是学术著作写得太过宏观,只讲些政治、外交的斡旋,对战事极其简略,要么是纪实文学中虚构的色彩太过浓重。后来,余戈接触到了日方记录的史料:一套日本的公开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在这本书中,他看到了日本人对战争记录的严谨与细致,从上级命令发出到传达到官兵如何真正实施以及最终结果一系列过程都有非常详细的文字描绘。于是,他决定学习这一种“微观战史”的研究方式,花费十余年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他曾八次去滇西战场,拿着军用地图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为文字的真实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过程中,我也很明显的感受到“微观战史”这样的叙述方式与以往所读到的书籍不一样的是它很精确。以前所能阅读到的书籍中对于战士伤亡数只是一个非常不精确的估计数,而余戈书中精确到了四千人这样一个具体的数字,不禁让人想象到四千具尸体躺在山上的悲惨壮烈之景,对战争有了更重的敬畏之情。此外,余戈没有花浓重笔墨书写日本在战争中的暴行,而是侧重军事上的“落后”与“先进”进行描写,在他的文字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与日本相比之下的落后是绝对的,可也因此对中国军人有了更重的敬佩之情。没有好的装备,仅靠一腔“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勇猛向前,最终完胜日本兵团。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并不是那么喜欢提及历史,因为战争是血腥残酷的,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战争有了新的看法。战争并不是就意味着黑暗残忍,战争它其实是文明的依托。在最近发生的天津特大爆炸事故中消防官兵所表现出的效率、秩序无疑反映出了中国的战斗力,如果中国的战斗力不足够强大那就无法解决社会中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守住现今文明和谐的社会了。
读完历史,还是涌现出满腔沉重之感。为战争中牺牲的战士默哀,为他们的伟大付出而感恩,为他们的勇敢无惧而动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珍惜这没有硝烟只有和平的时光,因为这背后牺牲的是前人们的生命和热血。战争不应被遗忘,历史不应被埋藏。我们应当铭记时光里那些可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