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日说到明德学校反馈要拍摄记录日常生活视频,我和小静委婉的进行了沟通,她回复了“不太能接受”,我知道她的意思,对于陌生环境,没有适应和接纳接受不了,但是满满接纳环境后也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我就起了给校长写信的念头,说干就干,我就开始起草。有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我就问豆包,豆包帮忙生成,最终写成了一封超级能表达我意思的信。
致明德学校校长的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小静的一对一帮扶志愿者,今天冒昧致信,既是想郑重介绍这个孩子的情况,也怀着真诚的期待,恳请学校能为她敞开一扇充满善意的成长之门。
小静曾长期处于困境中,有过自残行为,那段时间她封闭、脆弱,对世界充满不安。幸运的是,在家人和我们春化雨志愿者持续的耐心陪伴与关注下,她靠着自己的勇气慢慢挣扎,如今已不再伤害自己,性格也逐渐开朗,开始对未来抱有期待。但因过往经历影响,她的学业基础薄弱,暂时无法适应常规校园节奏,只能待在家中,这也成了她目前最大的遗憾。
特别想和您分享,小静是个典型的性格内敛,安静寡言的慢热型孩子。她不会立刻融入新环境,但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熟悉,当感受到安全与接纳后,面对他人的善意邀请,她会主动迈出脚步参与。比如之前她参加春化雨夏令营活动时,起初她总是默默学习与观察,可熟悉之后,受老师和同学影响,她也会主动与大家合作,她的接纳需要“慢一点”的节奏,但从不缺少回应善意的勇气。
我们非常理解,校园日常抓拍是记录办学温度、传递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对此完全支持,也愿意让孩子以自然的状态融入这样的校园场景,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份子。只是结合孩子目前的情况,有个小小心愿想和您沟通:她的心理状态仍在逐步恢复,对“被特意关注”比较敏感。过去若有需要她配合的刻意拍照,她常会因紧张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影响状态。所以恳请学校在记录时,允许孩子以“和同学同行、融入集体”的自然姿态出现,暂时不用特意聚焦她或要求她配合镜头——等她后续更适应校园、更有安全感后,相信她也能更轻松地面对这些场景。这样的安排,既是为了让孩子能安心适应新环境,也是我们对学校宣传工作的一份理解与配合。
当得知明德学校愿意接受她时,我和孩子,还有她的家人都无比激动——我们深知贵校一直以温暖的教育理念守护学生成长,这正是小静最需要的环境。在此,也想再次恳请老师们能多给孩子一些“温柔的托举”:她目前仍需要时间适应集体,若遇到情绪波动,盼能多些包容与引导;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安排,还是集体活动的参与,不妨先让她以“观察者”的身份熟悉,等她慢慢适应后再适时邀请,相信她会用自己的节奏回应这份善意。
过去我接过了守护她的“接力棒”,如今真心希望能将这根接力棒交到贵校手中。相信在明德学校的呵护下,怡静能逐步找回学习的信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爱与尊重中继续变好,真正拥有一段安心、快乐的校园时光。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也衷心感谢学校愿意给这个孩子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
此致
敬礼!
困境儿童帮扶志愿者
2025.9.4
写完之后转发给了团队主任周老师,请她转发,然后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