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与父亲的思想碰撞中完成的。然而,负有如此重大责任的人——父亲,却被工作占据着,教育子女的任务被完全推给了母亲,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有人谴责不顾娃的父亲,认为父亲应该与母亲平摊育儿任务,甚至夫妻为此大动干戈,伤了和睦。
父爱与母爱同样重要,但由于二者的职责不一样,夫妻在育儿任务的分配上并不能是简单的均摊,而是要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父爱无法取代母爱,父亲也不能是孩子的第二个母亲。
1.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脊背长大的
母性给人温暖,父性使人理性。父亲在子女教育中所担当的责任不能仅是简单的常识性教育,而是要在一些稍微重大的事情上,给予孩子指导。父子交流时,父亲应该对孩子说些与母亲不一样的话。
我听过一个故事,圣诞节快到了,朋友的太太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打算告诉他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圣诞老人的真相,于是对孩子说:“因为每年都有许多小宝宝出生,所以圣诞老人就不能到大孩子家里来了”。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相信。后来,这孩子还特意为圣诞老人织了围巾,准备好热茶来迎接。孩子妈没有办法,于是朋友出面给孩子写了一封长信,告诉她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但是大家都在为她的健康成长而祈祷,这些生活在她周围的深爱着她的人才是“圣诞老人”。然后,朋友悄悄将这封信放在孩子的枕边。第二天清早,孩子若无其事起床了。后来,孩子的母亲在衣柜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懂了,就把这条围巾送给代表无数个‘圣诞老人’的爸爸。”
可见,在教育孩子时,父亲与母亲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父亲的影响力则在于事物理性的、智慧的部分,在于构造孩子的思想和人格的框架。
2.父亲感到自己很幸运,孩子也会成长
我接触过很多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时常不经意地流露出一股戾气:“我好羡慕小X”……对这样的孩子,我是绝不会报以同情的。但是对于那些苦恼如何发展自我的人,我则愿意倾力相助。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幸运之子”,有些人却四处碰壁?
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位是经营着中小企业的父亲。他曾对我说:“自从我生了这个儿子,生活就变得特别不可思议。一切都变得很顺利。难道真是让我撞上了好运吗?”那张红光满面、挂着微笑的脸,轻轻摇着头讲话的神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父亲一直盼着生个男孩,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种喜悦在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唤起了他的干劲。在他眼中,生活一下子变得多姿多彩,做起事情来也顺风顺水。
其实,所谓“幸运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于所处的环境抱有感恩的态度,不断地从中吸收正能量,并将之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父亲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孩子也会充满自信,这样就更容易获得成功。正因为深谙此道,我在与孩子散步、进餐的时候,也时常与他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成就与快乐,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鼓励孩子开拓进取。
3.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他谈谈工作、生活
孩子是一直渴望长大、渴望别人能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因此,可以在某一特定时间承认他们的长大,让他们承担起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绝不是坏事。
父亲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就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自立的人,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和信念告诉他们。小时候,父亲总是教育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打扎实基础,要注意细节。这些思想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深深地扎根在我脑海里,深刻地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态度。
有些父亲喜欢给孩子念故事书,或讲别人的故事,但给孩子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因为,父亲在复述书里的故事时,他是不太容易流露出过多的情感,这样,孩子的感受也会大打折扣。相反,当讲自己的故事时,父亲自己也会深陷其中,这时表情、动作都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给孩子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4.和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失败经历
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承认自己的短处需要勇气,但不必担心孩子会因此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比起处心积虑地回避,承认、接纳自己的不足,才是自信心的来源。与其在孩子面前装腔作势,不如对他们讲一讲心里话。
小时候,父亲曾经参与过国家文物的鉴定。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些赝品和原作品几乎一模一样,根本看不出丝毫破绽。为此,我很好奇地问父亲。父亲说:“那是因为我曾经上过赝品的当。”原来,父亲曾经因为购买了赝品而损失了一大笔钱,那时的父亲又悔又恨,三天三夜都没合眼,最后甚至开始尿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训,父亲才炼就了一双能识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我马上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平庸的话中体会到了庄严的感觉。
能够不失败当然最好,但如果不经历失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一些东西。我希望世上的父亲们都能主动地给孩子讲讲自己失败的经历。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从中懂得,人生是要经历失败和挫折的,失败并不可怕。
事实上,当孩子处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时,父亲怎样去说、怎样去做,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也是对父亲的考验。父亲不是孩子的第二个母亲,如果说母爱是全面肯定子女的存在,是认可、相信、包容;那么父爱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来看待,通过与孩子交流,来促进孩子人格的社会化。与孩子多谈谈自己的工作、生活,多与孩子进行思维碰撞,孩子的人生格局才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