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比能力更重要

教书以来,你是否经历过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刻?比如:接到烂班,你明明已足够用心,却总被领导盯:“成绩还是没起色,是不是你的方法有问题?”深夜11点,你还在批改作业,家长突然发来消息:“孩子数学又退步了,老师您想想办法。”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学生却在后排昏昏欲睡……这些捶打心口的质疑声,像一根根刺,戳向你拼命绷住的尊严。当教育成为一场与不确定性抗衡的博弈,我们当明白:决定教师能走多远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心力的持久性。

教师的心力,恰恰是一种明知不被了解,依然咬牙站稳的力量。 不同于创业者的冒险精神,教师的心力存在于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消化家长的质疑,在重复中寻找教育的新意。很多职业在工作时可以容许失控,但教师不行。因为每个崩溃的当下,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等着被你照亮。 越是这样,教师就越得拥有强大的心力。因为:能力决定“会不会教”,心力决定“愿不愿教”、“能不能持续教”。能力再强的老师,因心力耗尽也会转行,而那些心力强大的老师,会熬过低谷、成为骨干。

在当下,为什么教师的心力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教育代价太高了,高到我们不能辜负每一节课:你的情绪塌方,可能耽误整节课的开展。尼采说过:“与其逃避深渊,不如与之共舞。”一旦选择步入教师职业,除非勇敢离开,否则都得兢兢业业完成使命。我们须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周而复始地工作,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激活热情。所以,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练就强大心力,才能对抗职业倦怠。同时,强大的心力也是教师在不确定时代的刚需:面对AI冲击、家校矛盾、学生心理问题,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向外获得,但心力需要内修才行。即使一个人有着很强的能力,但如果缺乏意志力,也无法完成他想做的事。现在想来,那些公开课失败很多次仍不气馁、面对成绩没有提升仍不慌不忙稳扎稳打、面对批评能泰然自若不急不躁的老师,真的很厉害。强大的心力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也不会因他人意志而转移,从而告别内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