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静心呢?假如叫某甲们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能说出一二。比如你躁动是不是?洗个冷水脸嘛!冷静冷静,冷下来就静了。你胡思乱想是不是,出去跑步,跑不动了,回来洗个热水澡,累了就静了,静得想睡觉了。
但佛陀不是这样回答的,他拿自己举例子。他说:你看看我,你知道渡众生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吧,我渡了那么多众生,怎么说呢?“无数无量无边”众生,渡到哪里去了呢?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佛的境界啊,意思是让这些众生都成佛了。但是“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在没有渡众生这回事了。
很矛盾啊。前面分明说渡了好多,后面说没有这回事。其实不矛盾,客观上这件事是做过了,但是心上却没有这回事。
心上如果有这回事,又怎样?会很得意,很自豪,很有成就哦。以俗人论,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情,还不容许人小小得意得瑟一下?而这件事的确是有意义的事情啊,工程量也很浩大。
佛陀眼里的众生,可不只是人类啊。人类只是胎生中的一种而已。还有卵生,比如鸡鸭,胎生其他的,比如牛羊,湿生比如蚊虫,化生比如飞蛾蝴蝶,这些都还好理解,不好理解的众生还有有形的,无形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还有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
佛陀犹如船夫,将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迷惘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那么,不值得赞美吗?
作为佛陀自己来说,他说心理没这回事。如果有这回事,假如别人嘲笑你的时候,污蔑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很生气!你分明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别人却不理解,你是不是感到很委屈?
这个“伟大和委屈”的感觉是什么?是你在做这件事后,多想出来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相”啊。心上有相,就是想。
佛陀拿自己举例后,对须菩提等要升级大班的准菩萨们说:须菩提啊,如果一个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要说他们是菩萨。
佛陀先举例,后说理据。你们不能静心,就是因为有相,这四相具体来说,就是想了四个方面:我、人、众生、寿。
这个我、人、众生、寿是啥?前三者是从自我出发,向他人、人群的扩展,是空间的延展,后者指的是时间。这四相,是做事后想的内容,想的是时间和空间,想的就是自己的世界。为啥不能降服其心、不能静心啊?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出来。简言之,自己想多了,想多了自己。
如何降服其心,佛陀实际上说:不要想太多。事情做了就行了,忘掉它,只有心中没有这件事,以后别人基于此事的嘲笑和污蔑,对你不起作用。这样你也就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