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才兄说》,和我连接。
PS:看到后台有读者留言,为什么最近更新少了,确实是,最近在考证,春节期间都在备考,所以谅解下。再说公众也是空余时间写,和那些有团队,全职干的写手,没法比频率。
虽然这样,但尽量每次分享,让自己的文字更有价值,不追求数量,追求质感,这也是今年的调性之一。
明明很努力,可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希望?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包括我自己,也因此有过一段低落的时期。
这是一个卷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开始的,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努力起来,自己也厌倦了过去那个懒惰,不求上进的自己。
于是自己也跟着屯课,读书,打卡各种训练营,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努力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失落,越努力越看不到希望。
这里,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向内奋斗,是无法替代向外成就的。
你可以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改变的只是你的内在。
而你与外在世界的价值交易还是一样,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你就没办法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改变。
起码在物质层面,你还是匮乏的,而物质追求,又是很多人努力的动力之一。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你就要改变过去那种行为偏向消费的习惯,比如看剧、听歌、读书等,你不过在消费别人创造好的作品。
你要慢慢让自己的行为,更多地转向创造的范畴,努力输出,创造价值。
这也是今天我要说的,唯有行动才能创造价值,只有输出才能交易价值,行动消除焦虑。
如果这还不能说服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享我认为的行动的重要性。
1
****没有行动的认知,价值就会失真。****
说心里话,要行动起来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认知,比如你要做视频号、短视频等,你根本就不需要去买别人的课,你的担心只是你的完美心结在作祟,干就是了。
很多草根创业者,他们需要读过MBA的课程才能出来搞事吗?并不需要,行动看的是你的决心,你需要的不是认知,而是勇气。
方法论的东西,只有在遇到天花板的时候,才会给与指导,大部分人还轮不到拼天花板。
需要买课才能去行动的朋友,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喜欢跟在别人屁股背后,没有自己行动的人,实则就是太懒了,你得到的永远是二手干货。别人讲的始终是经验,不要误把经验当真理。
再说,就算你追求完美,屯了不少课,但这些课真正能带给你的价值有多少?
没有输出的输入,那就是库存;没有行动的认知,价值就会失真。
这就好比我们在读书时,学了很多理论,但理论无实践的用武之地,到头来,那些理论能产生的价值有多少?
除了那些科研人员,他们需要用到这些理论在研发当中,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你要学会容忍一定的不完美,并让这种不完美成为动力,在不断地行动中迭代完善。
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抒写他的片面而已。”
就算是伟人,也只是在表达他的片面,但这就妨碍他们去表达了吗?
所以说,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凡的普通人。你不是来扮演完美的,你就是来经历的。
先做了再说,先完成再完美。
2
******行动就是影响,结果需要涌现。******
“相信才看到,看见才相信。”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指两类人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
但我想说的是,相信只是开始,看到的只是概念,那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结果不是规划出来的,是需要行动共创出来的,你的行动只是共创的组成部分。
没有行动的空想,就是纸上谈兵,没用。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化当中,这是由熵增定律决定的。
而对抗熵增的方法就是做功,你的行动就是对这个世界做功,你的每一次行动,就是对外界施加的一次确定性的影响。
想要拿到结果,你就要不断地输出影响,以期变化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比如,我想要一个饮水机,通过朋友找到水店,又在网上沟通买了水机,然后家里就有了饮水机。
如果我只是干想,想要一个饮水机,家里是永远不会出现饮水机的。只有通过我实在找人找店的行动,饮水机这个结果就出现了。
要相信,只要做功了,就一定会发生什么。
只是很多时候,你的目标太大了,而你的功率太小了,影响太弱了,像在万里长城一只蚊子的嗡嗡作响,很难被观察到罢了。
一颗苍天大树,需要不断浇水,经过数十年时间的积累,最终才有可能长成大树。
只要行动达到量变的临界点,才会引来质变。
面对复杂的目标,更是需要不断地行动,更多的行动,让行动的量变,涌现目标的结果。
3
****高级的享受是创造****
听过最扎心的话,莫过于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那些成功的人,他们那么努力工作,实则是他们是真的喜欢,享受这种创造的生活状态。
身体的劳累,远没有精神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强,他们享受这个过程。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不可逆的,一旦体验过,那么对低级趣味就再也提不起真正的兴趣。
因为他们知道,长久的内在愉悦,远比短暂的低级快乐要真实。
行动就是在创造,是长久愉悦的前提。
王德顺老人,在85岁的年龄,还活动在一线的演艺事业中;刘德华长达40年的演艺生涯,60岁的年龄,还是不断拍电影。
他们最有资格享受和躺平了,可是他们还是选择更努力的人生。
本质上,他们就是在享受更高级的创造感,享受这种自我实现带来的精神满足。
****最后的话****
这里我还要再提醒一下,就算你认真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感觉很受用,你很满足。
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文字给你的只是触动,触动并不是行动,触动是没有结果的。
只有你因为看了这些文字,让你行动起来,这些触动才能真正给你带来价值。
多行动,少空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