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篇回忆录式的文章,梳理一下自己学习心理学,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心理路程,也是想告诉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人,我是怎样走上心理学的学习及自助助人之路的。
接触到心理学,是我在年届不惑的时候,偶然中也是必然的走上的一条自我探索之路,这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又重新认识了自己,也好象重新认识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我好象正一步步走在找到人生意义的真相的路上。
我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直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个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而感到困惑。
后来随着时间的滚滚洪流,一步步上完高中,上完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好象被裹挟着向前走,只是一步一步走着,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一天天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我为今天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烦闷,也为不知道明天的意义而苦恼。
我经常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吗?我的人生还有选择的机会吗?假如还能再活40年,我该做什么呢?
这一系列提问,让我越来越苦恼,随之而来的是失眠、暴躁、不安和一些更加可怕的想法,在我即将到达四十岁的前一年里,我爆发了严重的抑郁和焦虑证, 每天晚上睡到两点醒来,醒来后是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自助之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该是一个心理学讲座,让我接触到了心理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认识了好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后来我不仅帮到了自己,也帮到了很多人,学习的过程也很享受。
当我开始面对自己,搞清楚我的事情,你的事情和她的事情的时候,我开始梳理自己,回想过去的人生,好像每一次有什么重大选择的时候,我都会遵从父母的建议,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有为自己选择过什么,我明明文科成绩比较好,高中文理分科却听了父亲的选择了理科,读大学的时候,明明是喜欢播音和法律之类的文科专业,父亲说女孩子要选热门专业才可以找到稳定、不用抛头露面的工作,于是读了计算机专业,但是毕业后的工作确实不是自己喜欢的,因此我选择跳槽,但每次跳槽只能带来短暂的新鲜感,却不能改变内心的无力和无能感。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自己可能从一次MBTI的学习开始,江雪华老师讲到人的心理性格是天生不同的,为我们做事情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判断找到了理论基础,我能接纳自己为什么学习的时候象蜻蜓点水,我开始、阅读和思考,想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想自己究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目的只有一个:找到自己喜欢又能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规划之路。
我和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好,所以有了女儿的时候我特别担心,我不希望我和女儿象我和妈妈一样。后来通过心理学,我和妈妈在内心做了和解,但却没真正从现实中和她有任何类似拥抱之类的本该属于母女之前的亲昵行为,所以我更加重视和女儿的肢体接触,更加重视和女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我感觉是女儿的爱治愈了我。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我慢慢自我觉察和做心理体验。由于自己之前有过抑郁情绪,通过心理咨询,我的情绪得到了宣泄,透过了咨询师,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强大和优势。每一次的咨询过后,都会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助人
现在的我,正走在让心理学服务大众的路上,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条路并不太容易,我已经是48岁的年龄,还有一个4岁的小女儿需要陪伴,但我现在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我对生活和事业都有了合理的规划,许多事,也变得有意义和并不艰难。即使我还是做着和以前一样的工作,即使每天少了许多社交的时间,即使深夜我还需要伏案在书桌前!
我参加公益真播课,参加公检法的保护未成年心理志愿者,参加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宣讲团……
这都深刻的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心理学的“助人自助”:帮助别人,让别人可以帮助他自己;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科普心理学知识
如果我要向周边的亲友安利心理学,最好的科普就是自己亲身实践后的效果,没有什么比自我的成长和越变越好更有说服力了,当你变得更好,不用你安利,你身边的人都会主动的开始学习心理学,嗯,就是这么神奇。
心理学从业者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得有“我这么做,能为对方带点什么,帮助点什么”这样的想法在里面。只有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的真诚,获得善意,并认同你的价值,产生信任感。这些工作,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形成一种市场口碑,继而扩大心理学的影响范围。哪怕现在所做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并不能获利,或者赚很多钱,但是他是对人有帮助的。有帮助,就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我写的东西、我做的咨询,对人有帮助,让人有启发,并愿意改变,这就足够了。只要真正热爱心理学的人存在,并传播这种价值,我相信心理学迟早有一天会普及大众,成为一门真正让大众受益的学科。
我自己亲身感受到心理学带来的好处,所以我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也愿意让越来越多的人来享受心理学带来的好处。这是一条一辈子实现自我成长与发现之路。我走在自己选择的,喜欢的路上,一步一步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