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相互依存着,所以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许多类有陆地,还有湿地和水域,陆地就是森林草地这种,湿地就是热带雨林,而水域就是海洋这些,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它不同的生态法则和一定的稳定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哪些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是内部引起的混乱,也有可能是外部。
那么我们先来假设一下内部的吧!我们可以先假设雨林,草原和沙漠这三个生态系统,我们让他们同时出现同样严重性的损害,会怎么样呢?我觉得沙漠里特别干燥,对老鼠来说没有他们所想要的,而且这里的环境不适合他们,最主要的是沙漠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无法在这里生存,所以沙漠应该遭受到的损害最小而雨林遭受到的损害最大,因为那里边有很多老鼠特别喜欢的东西,而且那里面到处是树,对老鼠而言也能也可以生存,所以老鼠破坏雨林的损害最大。听上去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们要想,既然生态具备自己的调节能力,那么我们就给他的调节能力命一个新的名就叫“抵抗力”顾名思义,抵抗的意思就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那么怎样才算是抵抗呢?把老鼠消灭了?把老鼠赶回去?那老鼠怎么样才能回去呢?一定是看到他害怕的了,就像让猫把他们赶回去,或者让猫把他们消灭。那沙漠上会有猫?草原上会有猫吗?雨林中又会有猫吗?自然,沙漠上不会有猫,草原上和雨林也许还会有一些。所以经过我们这样的分析就会知道老鼠损害沙漠的严重性会更大,而雨林和草原只是一点点,因为他因为那里边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种生物,就例如,那里有三棵树,瘟疫把一棵树消灭掉了,而剩余的两棵树仍然可以继续存活着。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稳定就代表着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所以我们还知道了为什么现在人要说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总而言之,系统自身结构特点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
现在我们在说外界的干扰因素吧,我们可以分两大类,一个是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干旱等等,还有一种就是人为因素向破坏树木辐射电子产品,空调外机排放的气体,塑料垃圾等等。那有的人就要问了,他不是有自我调节能力吗?不是也有抵抗力吗?每一种生态系统的确有自我调节能力,遇到轻污染,它可以自我调节恢复生态平衡但是是遇到重污染超出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北京市仅一年汽车耗水量相当于一个月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而身处于学校的我们每天在饭桌上都能耗费10包卫生纸。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却有这么大的代价。
要知道生态危机只是于人而言的,这不是这并不是生态系统出问题,而是人类自己承受不了了,更可以说现在的危机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几乎微乎其微的,只是人类自己无法适应,也就是说人之存在于自然的渺小,要知道古代人依然靠着自然存活,没有有意的消耗也没有过度的保护,也仅仅只是处于食物链中的一个节点,那时候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天气好,粮食越多,人口越多;干旱天灾,人口就少。过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就是自然的环节,也是可以保持平衡的。但是慢慢的主体性的挺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从愚昧变成贪欲,人们开始肆意妄为,直到最后科技一方面造福人类,一方面破坏着环境。所以我们要对自身行为认知的发展高度警惕。是恶的尽量不去做,是善的依然要小心翼翼,我们要在任何前行的时刻用敬畏之心高度警惕,因为有时候哪怕你报以善念,但有时候依然会结出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