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南如梦,梦入江南,怀着对江南的无限向往,在阳春三月,我一个人坐上了前往江南的列车,第一站是乌镇。
初到到乌镇正好是夜晚,那时民宿的老板来接我,他的房子在街的尽头,放下行李后,我一个人出门觅食,站在街的尽头,抬眼望去,那时只有一个感受: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笛喧嚣,真好!
有人说乌镇下雨的时候最美,但我去的时候,刚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但这样的天气却刚好,没有冬天的冷峭,没有夏日的燥热,晒着太阳慢慢前行,温度正好。
走进乌镇,最先看到的是笔直的,光秃秃的树,我并不知道那树的名字,那时我想,如果是杨柳依依就好了。但当我往里走,看到了古镇真正的样子,我就不那样想了。一直以为江南古镇是红墙绿瓦,看了才知道是白墙黒瓦,木头做的房子,经过岁月的冲刷,已变了颜色,与刚刚树的颜色是一样的,相得益彰。
乌镇有一些历史景点,比如说高杆船,逢源双桥,百床馆,民俗馆,矛盾故居,酒坊,古戏台等等。我不懂历史,也不懂工艺,所以这些景点我只匆匆看一眼,读不懂它的深意。
但我有我想追寻的东西:比如,走一段长长的石板路,推开一扇小轩窗,坐一坐摇曳的乌篷船,怡然自得,悠闲自在。
如同我就生活在这里,有困扰的时候,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走,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也许当我走到路的尽头,我已豁然开朗,然后兴高采烈地跑回来。也许我会想跟我的伙伴分享我的快乐,我“噔噔噔”地上楼,推开小轩窗,冲着隔壁的伙伴大声的喊,清脆的声音越过围墙,传到了伙伴的耳朵里。又或者,在哪个闲暇的时光里,约上几个小伙伴,撑一艘乌篷船,沿着河轻轻的摇荡,两岸的屋檐映入河中,蓝天下的河水也变得碧蓝,风景如画。而从乌篷船里传来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声,经过河水的荡漾,竟动听地让人心醉。
转眼到了午饭的时间,这时候坐在靠近河边的桌椅上,开着窗,微风袭来,喝一碗阿婆煮的混沌,再配一个香饼,肚子撑了,人也满足了。饭后,手肘搭在窗沿上,下巴搁在手肘上,看着窗外的熙熙攘攘,渐渐地闭上双眼,进入午后的梦乡。待小憩醒来,请记得一定要擦一下嘴角,因为梦里你一直在偷笑,没准梦里偷吃了甜糕。
白日里的乌镇是碧水蓝天,白墙黒瓦,然而一到黄昏,它就变了颜色。在夕阳的柔光里,整个乌镇是金黄色的,这时候,坐在石桥上,目视远方,夕阳西斜,树木拉着长长的影子,房子映衬着夕阳的色彩,看着异常地温暖。一艘小船,穿过桥洞,轻轻地划开出水波,载着满船的夕阳,向着你缓缓而来。
当夕阳收走最后一丝余晖,便迎来了乌镇迷人的夜。这时候万家灯火一起点亮,街道上,屋檐下,桥洞里……乌镇被点缀成了灯的海洋。墙边的白,屋檐下的黄,交相辉映,再偶尔点缀几盏灯笼,和谐自然,美得迷离。在安静的地方,你侧耳倾听,会听到乌篷船划开水的声音,如同夜里动听的清唱。古戏台上,老旦画着浓妆,咿咿呀呀唱着古曲,又是一番滋味。
我很庆幸是一个人来,在淡季的时候来,可以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想在哪停下就在哪停下,想开嗓就可以放声歌唱,没有拥挤的人群,也不必害怕会惊扰了别人。如此悠闲自在,毫无顾忌。
这是我遇见的乌镇,也许与你有所不同,但它的美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很久以后,我都无法忘记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