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132: 汉纪(十八)
汉纪十八(从公元前61年开始,到公元前59年结束,共计三年时间。)
公元前61年春正月,汉宣帝开始巡视甘泉宫,郊祭泰畤,三月巡视河东,祭祀后土神。汉宣帝很喜欢继续汉武帝原来的做法,谨慎行斋戒祭祀礼仪,听从方士所说增加神灵祭祀;听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神物,可以通过醮祭招致,于是派遣谏大夫、蜀郡人王褒持节出使访求。
当初,汉宣帝听说王褒具备俊才,就召见他,让王褒写成《圣主得贤臣颂》。其辞中说道:“贤良是国家的所用大器,任用贤良,就能善于取舍普施功德;大器用好,就会出力少成效大。所以工匠使用钝器干活,每天劳筋苦骨,终日勤奋不止。能工巧匠则善于使用模具工作,用清水焠炼其锋,用越地磨石磨砺刀刃。用这把剑入水斩断蛟龙,在陆地削开犀牛皮,就像用扫帚打扫水洗后的地面一样轻松,又像用刀在泥中刻划一样容易。如此这样,如果让视力极佳的离娄看线,巧匠公输班削墨,即使建筑五层高台,宽广百丈,也不会混乱,这是因为工匠和器用相配啊。平庸的驭手驾驭驽马,弄伤了马嘴,打坏了马鞭,马仍然跑不快,气喘吁吁,皮肤出汗,人困马倦。等到驾驭良马时,让王良执辔,韩哀作御,纵驰骋骛,快得就像摇摆飘荡的太阳影子一样,过城越国,就像践踏土块;追奔电,快逾风,周游八方之极,万里之遥呼吸之间就能到达。为什么能跑得那么远呢?这是因为人马相配啊。所以,身穿凉爽葛布衣的人,不愁苦盛暑闷热;外罩貂狐皮袄的人,不担忧严冬寒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应付暑寒的衣服,容易做好度夏过冬的准备。贤人君子就是圣明君王用来改变天下的重要力量。从前周公一饭三吐哺,所以监狱空虚;齐桓公用庭燎之礼接待进献九九算法之人,终于匡扶天下,九合诸侯。从这些来看,作为人君要勤于访求贤才,这样才能得到贤良辅佐,然后自己就能超脱安逸。”
“人臣也是这样。从前贤良者在未遇到明主之时,出谋划策但君主并不采纳,陈述见解但君主并不信任,进仕为官但不能施展作为,被斥责辞退但不是因他的过错。所以伊尹背着做饭的鼎锅,姜太公受困在朝歌,百里奚自卖为奴隶,宁子在车下喂牛,都是遭遇了这类祸患。等到他们遇到明君圣主时,运筹帷幄切合上意,劝谏诤言即说即听,进退朝廷都奉献其忠,任职能施展其术,离开卑辱之地升任朝堂,不再吃粗劣的食物而是享用膏粱美食,剖符分封而光宗耀祖,传位到子孙,青史留名后世纪念。所以世上肯定先有圣智之君,然后才有贤明之臣。这样才虎啸而风冽,龙兴而致云,蟋蟀待秋到不吟,蜉蝤朝生夕死。《周易》中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诗经》中说:‘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所以世上太平君主圣明,贤明的人自然前来,就像尧、舜、禹、汤、文、武等君主,能获得稷、契、皋陶、伊尹、吕望等人。明圣在朝,贤良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彰。就是伯牙演奏编钟,逢门子弯射乌号弓,仍然不足以表达上述景象。”
“圣主必须等待贤臣弘大功业,俊才雅士也要等待明君显扬德能。君臣上下都随心所愿,交相欢欣,千载一会,君臣间毫无猜疑,展翅翱翔就像鸿毛飘过顺风,更像水流湍急大鱼跃纵深渊。如果君臣间这样称心如意,那么还有什么不能禁止,还有什么命令不能执行呢?教化漫泽四表,溢于无穷,远方蛮夷前来贡献,万种祥瑞全部到来。因此圣明的君王不用四处观望就已看得明白,不用侧耳就已听得清清楚楚,恩泽跟从祥风翱翔,德惠伴随和气游荡,太平大业建成,宏伟愿望实现;遵循自然之势,徜徉在恬淡无为之场,美好的征兆全都显现,君主则万寿无疆,从容不迫,垂拱无为,永传万年,何必像彭祖那样俯仰屈伸,像王侨、赤松子那样急促呼吸,眇然绝俗离世呢!”
这时,汉宣帝也很喜好神仙之事,所以王褒用以上话语答对。
京兆尹张敞也上书劝谏说:“希望明主忘掉车马之好,排斥远方士的虚虚妄话语,专心研究帝王之术,那么国家太平之日就能指日可待了。”
以后汉宣帝裁撤掉皇宫的尚方、待诏等官职。当初,赵广汉死后,担任京兆尹的都不称职,只有张敞能继续其治理,张敞的方略、耳目比不上赵广汉,但却能用儒学经术来辅助。
汉宣帝宫室车服的华丽程度上远远超过汉昭帝时期;外戚许氏、史氏、王氏受到贵宠。谏大夫王吉上书说:“陛下以至圣之体亲理政务,总揽万方,帝王治国的图籍每天陈列在面前,一心一意考虑世务,努力建立太平盛世。诏书每次传下,百姓都欣欣然像获得新生。臣伏案进行思考,陛下称得上对百姓至恩至厚,却不能说是尽到了政务的根本。想要治世的人主是几代不出的,公卿大臣幸运能遭遇其时,言听谏从,却并没有建立安定万世的长策,没有出现建立像夏商周三代隆盛那样的明主。一般会把主要精力用在宫廷或者官府的财务上,或者专注于断狱听讼,其实这并不是太平盛世的根基。臣听说过百姓虽然弱小却不可战胜,虽然愚昧却不能欺骗。圣主独自居于深宫,措施得当则天下人称颂,为政失当则天下人都议论纷纷。为政之行虽然做在眼前,但其影响却在长远,所以要谨慎选择身边左右,审慎确定朝廷官员。身边左右是圣主用来正身的,朝廷官员是用来宣德的,这就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要务。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句绝对不是空话。君主在没有制定礼仪的时候,都援引先王的礼仪借鉴使用。臣希望陛下顺承天道,图谋大业,和公卿大臣以及各位儒生,考察旧礼,宣明王制,用仁义来治理天下万民,那么好的风俗怎么能比不上成、康之世,长治久安的国运怎么能比不上商高宗时期呢?臣我私下里认为当世的要务不符合大道,所以恭谨地逐条奏报,希望陛下裁决。”
王吉认为:“现在的世俗聘妻、送女没有节度,贫困的人们无力承担,所以就不敢多生育儿女。另外,汉朝皇室的诸侯娶了公主后,诸侯国的人们就会全都侍奉翁主,导致男女侍奉女子,丈夫低微于妇人,背逆了阴阳之位,所以才容易引起女人产生祸端。古代的衣服车马贵贱都有规定,以便用来褒扬有德者、区别高低尊卑。现在的人们上下没有差别,人人各行其是,所以才都因为贪财谋利而不畏惧死亡。周朝之所以能实现天下大治,能够不用刑罚,就是因为禁止奸邪于尚未产生之时,杜绝罪恶于没有萌生之际。”
王吉还说:“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类的世家子弟,而是举荐了皋陶、伊尹,那些行为不仁的人就远离了。现在使用的俗吏多数出自于官宦子弟,他们大多骄傲嚣张,不通晓古今之事,只是论资排辈积累年限,然后就去治理百姓,对百姓没有任何益处,应当废除世家子弟推荐做官的法令;外戚和皇帝的亲朋好友可以赏赐他们很多钱财,却不应当让他们居于要位。去掉角抵游戏,减少乐府人员,节省宫廷开支,向天下人倡导节俭之风。古代的工匠不雕刻精美的器物,商人不流通侈靡的物资,这并非是因为工商者多么贤良,而是政教深入后社会风气这样。”
王吉的意见就是这些,汉宣帝认为他所说的十分迂腐,对他很不宠幸,王吉只好称病辞职返回。
义渠安国来到羌中,召集先零各部落首领三十多人,把其中特别凶恶狡诈的全部杀掉;然后派兵进攻他们的部落,斩首一千多人。于是各归降的诸羌和归义羌侯杨玉等人恐惧愤怒,再也不对汉朝信任归附,出兵劫掠各个小部落,侵犯汉朝边塞,攻占城邑,杀害长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的身份率领三千骑兵屯驻驻防备羌人,随后进军到达浩亹(音gāomén,高门),被羌人击败,损失车辆辎重兵器很多。义渠安国被迫退兵到令居,向汉宣帝报告。
黄其军
作于2025年1月30日(古历甲辰正月初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