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跟我学24史系列之唐史 大唐开国之第四章 晋阳起兵(1)

第二节 决心起兵

此时的大隋,农民起义已经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北至渔阳(现今北京天津一带),南至豫章郡(现今的江西南昌一带),东至大海,西至扶风郡(陕西宝鸡一带),都有农民起义的身影。

据统计,彼时光有名有姓的起义军就不下百支,其中比较强大的三十余支,还不包括各地蜂涌而起的不知名的盗贼。

起义已呈燎原之势,大隋朝危在旦夕。

反观隋炀帝,此时的他还被蒙在鼓里,不去平乱,还想着要去远征高句丽。

因为他的手下摸准了他好大喜功、不喜欢听坏消息的脾气,总是报喜不报忧,平时歌功颂德、阿谀奉承,遇到有农民起义就尽量轻描淡写地说。

事情坏就坏在这里。他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失去了平乱的良机。

他向左右询问农民起义的消息,宇文述说:“正在减少,剩下来不到十分之一。”

负责监督审核工作的纳言苏威不愿撒谎,听到隋炀帝再次询问,回答说:“我不知道盗贼有多少,只知道离我们越来越近。从前盗贼都盘踞在山东邹平一带,现在到了河南荥阳一带。最近各地奏报都不真实,使得措施失当,也就不能早日平定。以前在雁门关被围之时,陛下曾许诺停止征讨高句丽,现在又要征兵,盗贼怎么能够平息?”隋炀帝被他揭了老底,很不高兴。

后来隋炀帝又就征讨高句丽一事征求苏威的意见,苏威还是选择了说实话:“这次东征,不必征兵,只要赦免各地盗贼,就会有数十万人争着立功,高句丽自可灭亡。”隋炀帝听了更加生气。

没办法,他就是这种性格,听到坏消息就不高兴。大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不能全怪他的手下无能,他实在应负主要的责任。

看到苏威一个揶揄皇帝,御史大夫裴蕴忍不住了,说:“苏威太无礼了,天下哪有这么多盗贼!”隋炀帝一听高兴了,说:“这个老军头太奸诈,拿盗贼多来威胁我,我早就想打他的嘴了,只是暂时隐忍罢了。”

裴蕴测出了风向,知道了皇帝的心思,为了讨皇帝喜欢,就派人检举苏威,隋炀帝趁机将苏威撤职查办,贬作平民。

他不仅堵塞言路,掩耳盗铃,还要继续去江都游玩。

这就太不负责任了,北方正打得如火如荼,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身为皇帝,不指挥军队平乱,还离开都城,到江南寻欢作乐,这同一个将军临阵脱逃有什么区别?

大隋朝的灭亡不是没有原因的,根子就在他的作上。

动身前,爱好文学的他写了首诗,与宫女约定:“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遍地烽烟也阻挡不了他吃喝玩乐的心情,他很乐观,以为会像往常一样,去江都玩个一年半载就回来了。

他稀里糊涂,不愿面对现实,可其他人不糊涂,对局势看得很清楚,看到皇帝如此任性妄为,有人忍不住了。

六品官任宗上疏劝阻。隋炀帝勃然大怒,在金銮殿上就把任宗活活打死。

九品官崔民象也来劝阻,隋炀帝下令用刀砍碎他的面颊,然后斩首。

一个皇帝昏庸糊涂到这种程度,他的灭亡就是注定的了,不灭亡反倒是怪事一桩。

到了江都,众官员前来晋见,手中都提着大包小包。

这是皇帝,平时难得见面,好不容易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去见吧。

隋炀帝其他什么事都不问,只问礼物厚薄,礼物丰厚的加官晋爵,送得少的就要撤职。

什么国事天下事,统统不在他的心上,只有钱财是最实惠的。

王世充挑选美女进献,隋炀帝立即升职,宠爱有加。

近代曾国藩曾说过:“大乱之世,必先变乱是非,然后政治颠倒,灾害丛生。”

隋炀帝执政至今,周围正直敢言的人,杀的杀,撤的撤,只剩下一些喜欢溜须拍马、巴结奉承的小人。他又故作糊涂,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愿面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现实,是非已乱。

他不问政绩,贪财好色,政治已然颠倒,再加上灾害丛生,天下不乱才怪!

大震之前必有小震。一个王朝灭亡之前,是会有许多征兆的。这些征兆汇集起来,都表明隋朝国政的运行,已无起死回生的可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李渊也看到了天下大乱的现实,此时的他,正忙着平乱。

但一件事的发生,差点要了他的命,彻底惊醒了他,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李渊毕竟是太原留守,不能老呆在马邑一线,在打败突厥后便回到太原履职。

突厥人听说后放心了,又数次来侵犯马邑。

他们怕的是李渊,如今李渊走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正所谓敌退我进,李渊不在,我们正好去抢。

李渊得到消息,便派副留守高君雅带兵增援王仁恭,为了稳妥起见,事先将退敌之策告诉了高君雅。

只要他们依计而行,再加上王仁恭的经验,应该问题不大,李渊还是比较放心。

但还是出了问题,因为两人没有遵守李渊的计策。

对突厥这样的强敌,有计策都不一定能赢,何况没有计策?两人被突厥打败。

隋炀帝因为距离太远没搞清楚状况,还以为李渊和王仁恭没有把握时机打击突厥,放纵他们成为边患,便下令逮捕李渊并处斩王仁恭。

这可吓坏了李渊。李世民与裴寂趁机劝说:“主上昏聩,国家已乱,一味效忠没有益处。偏将犯了错误战败,却把罪状记到你头上,形势已经很紧迫了,应该早定计划。”

太原鹰扬府军官许世绪以前也曾劝过李渊:“你的姓氏在神秘的预言(指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预言)上,名字又应验了民间歌谣。手握五个郡的兵马,处于四面都会遭到进攻的地方,若做大事可以成就帝业,如果无所作为就会很快灭亡,请您好好考虑啊。”

太子宫官员唐宪的弟弟唐俭也曾说:“唐公北方可跟突厥结盟,南方可大量收留豪杰,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商汤(商朝开创者)、周武王(周朝开创者)一般的事业啊。”当时的李渊还比较低调,说:“我不敢与他们相比,就私人来说不过是希望活命,就公事来说不过是拯救人民苦难,你不要乱说,我仔细考虑。”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长期在官场摸爬滚打出来的人,李渊总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当他仔细地分析了天下形势后,发现正像许世绪说的那样,作为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他并没有多少退路,前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后有隋炀帝的多疑猜忌,旁边还有突厥虎视眈眈,形势已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就起兵吧,总不能等死吧。

早在613年,您的女婿宇文士及就曾同我“密议天下事”。615年在山西河东剿匪时,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官员夏侯端曾劝过我早做打算。我虽然觉得他们说得很对,但都没有听从,如今我为大隋出力,屡立战功,您却不分对错,不问是非,来拿我是问,让我有性命之忧,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即使我不造反,看形势你也长久不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天下大乱而无动于衷,甚至自身难保,任人宰割,还是那句话,天与不取,祸患无及啊!

诡异的是,就在李渊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不知是隋炀帝查明了事件经过,还是他怕逮捕李渊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亦或是确实无人可用,反正很快就发出了赦免李渊、王仁恭的诏书。

李渊平安脱险,喜出望外,握着接到消息前来禀报的温大雅的手说:“此后余生,都是老天赏赐给我的呀”。

李渊官复原职,但他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看清了隋炀帝的嘴脸,更看清了天下大势,农民起义遍布全国,你隋炀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剿灭各地武装,再不起兵,为时晚矣,我决心已下,不再更改!

由此我们得到了关于李渊的第六个印象:他善于审时度势,精准把握时机,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是重拳,会打得人晕头转向,取胜机会很大。


第三节 起兵准备一:招募人才

李渊下定了决心,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此前的他,努力工作,低调隐忍,生怕一不小心大祸临头。此后的他,开始默默地为起兵做周密的准备。

起兵要有可靠的人才,这是勿庸置疑的。

李渊多年担任文武要职,与许多文臣武将都有交集,自然不缺朋友与心腹,但他深知,要夺取天下,非得有杰出的人才不可,因此偷偷下令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暗地招募人才。

兄弟三人心领神会,与李渊一起,散尽钱财赈灾施恩,放下身段礼贤下士,为起兵建国默默准备,积聚了一批人才。

正好当时处于乱世,不少人才没地方去,东躲西藏,一部分人就到了太原,如隋炀帝的左亲卫窦琮、右勋侍刘弘基、右勋卫长孙顺德等人。

左亲卫、右勋侍、右勋卫都是隋朝的卫府官员,简单点说就是皇帝的侍卫。

窦琮是李渊夫人窦氏的族弟,所以论起来还是李渊的远房小舅子。

他因杀人犯法被官府通辑,走投无路,就来到李渊这里。

但这里也不是平安顺遂,因为他在李世民小时候两人有过节,此后关系一直不好,窦琮就担心李世民会借机报复,所以提心吊胆。

幸好李世民长大了,是个不计小节的人,他很大度,为了大业可以放下私人恩怨,主动找到窦琮道歉。

光道歉是不行的,口蜜腹剑的人多了去了,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呢,还记不记仇?

窦琮仍不放心。

李世民知道了,为了让窦琮放下戒心,便学起了三国刘备拉拢关羽、张飞、赵云的办法,对窦琮礼敬有加,还和他“出入卧内”,就是同吃同睡的意思。

这一下窦琮彻底放心了,再也没有疑心,自此死心塌地为大唐卖命。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刘弘基因家贫耽误了行程。

按当时的规定误期是要斩首的。这位仁兄没有办法,灵机一动,便在山西万荣县故意私宰耕牛。

那时重农抑商,农业作为安民之本备受重视,耕牛就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私宰别人家的耕牛可是犯罪行为。

刘弘基由此入狱,直到一年后才被赎出。

比起杀头来,入狱算得了什么?这家伙在生死时刻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确实是人才!

刘弘基出狱后便流落江湖,直到投奔李渊。

他眼光很好,见李世民气度不凡,便主动结交,深受器重,史载他俩“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长孙顺德当时也在征讨高句丽之列,这可是个苦差事,活累不说,还可能性命不保,于是就直接逃跑了。

天下很乱,无处可去,幸好他的侄女长孙观音婢嫁给了李世民,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长孙皇后,于是就到太原投奔了李渊。

这个名字很怪,怎么叫观音婢呢?是不是弄错了?

没错,这是她的小名,至于大名,对不起,史书没有记载。

没办法,古代就是这样,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吧。

诸多人才中不得不提的是刘文静。

这是个牛人,在大唐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点类似于明朝的刘伯温,堪称唐初第一谋士。

后世史学家把他与辅佐曹操的荀彧、辅佐宋高祖刘裕的刘穆之、辅佐隋文帝的高颎并列,可见他功勋卓著。

他仪表堂堂,还十分聪明,史称他姿仪雄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

他是个官三代,爷爷是北周的石州刺史(山西吕梁地区),爸爸是隋朝高级将领,他本人在隋末担任晋阳县令,与时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关系很好。

他极有眼光。当李渊父子来太原后,他就看出李渊不一般,尤其对李世民非常赞赏,曾对裴寂说:“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但那时的裴寂肉眼凡胎,不仅看不出来,还不以为然。

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当李密参与杨玄感叛乱时,隋炀帝大怒,就把李密的亲戚都抓了起来,刘文静也未能幸免,无辜入狱了。

当时时局动荡,李世民听说刘文静很有才干,十分重视,亲自到狱中拜访。

看到李世民来了,刘文静非常高兴,不失时机地试探了一番,说:“天下大乱,没有商汤、周武、汉高祖、光武帝那样雄才大略的人,是不能平定天下的。”

李世民正缺人才,闻言向他请教。刘文静便和盘托出,鼓动李世民起事,说:“如今盗贼四起,如能顺应天意人心,高举义旗,振臂一呼,天下不难平定。我担任晋阳县令多年,知道这里的英雄豪杰,如果去号召他们,能得十万人马,再加上令尊麾下的数万府兵,乘虚进入长安,号令天下,帝业可成。”

李世民一听大喜,这样的人才不能埋没了,必须让他发挥作用,于是设法将他营救出狱,招为心腹谋士。

看到了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就是第一谋士的作用。

身在监狱,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唐定下了招兵买马、首陷长安的战略决策。

后来李渊正是按照这一决策,抢先攻占长安,从而建国称帝的。

刘文静知道裴寂和李渊关系极好,在李渊举棋不定时,便多次让裴寂劝说李渊,对李渊起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他毕竟是个文人,有着文人普遍都有的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有时还心胸狭窄,刘文静也不例外。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一缺点葬送了他的性命,让他在大唐建立不久就英年早逝。否则,以他的才干,在唐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上,肯定会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裴寂正好相反,除了人长得很帅以外,武不能退敌,仗打得一塌糊涂,文不能理政,做官没有政绩,几乎一无是处。

但他也有优点,那就是命运极好。

一是他出身河东裴氏。这是一个大门阀士族,发轫于东汉,久负盛名,光在唐朝担任宰相的就有十七人。

这对重视出身、急需各地贵族支持、以便掌握权力更迭钥匙的李渊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从李渊身边受到重用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来:萧瑀出身兰陵萧氏,是南梁皇室后裔,代表楚地政治势力;封德彝的父亲是北齐太子太保,母亲是范阳卢氏,妻子是河东杨氏,代表河东、山东等地政治势力;陈数达是南陈皇室成员,几乎代表了江南的政治势力。

裴寂及其身后的家族势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拉拢对象。李渊看中了这一点。

二是他遇到了一个极好的领导。

什么是好领导?有人说,能提拔你的人就是好领导。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好领导也分几个层次。能带着你干活,有功就赏,关键时刻提拔你的算是好领导。更好的领导不仅提拔你,还为你除危解困,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照顾你。再好一点,那就是让你活干得少,官却当得大,让你高高在上,不用看人脸色,受人委屈。

有人说,这样的领导很少很少,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遇不上,可以说是最好的领导了。

但事实证明,这还不是最好的领导。

最好的领导是:不干活,却当最大的官,不管风评,不顾压力,天天带着你吃喝玩乐,有什么好事都想着你,有什么坏事都替你挡着,关键的时候不惜和人翻脸也要护着你,即使再亲近的人,只要我不死,谁也别想动你一指头。

裴寂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好领导,他就是李渊。

李渊前半生屡受猜忌,面对隋炀帝的淫威,不得不低声下气,隐忍低调,有段时间甚至不得不辞去官职,天天饮酒、收受贿赂自污,来换取安全。

仕途上的压抑需要找一个出口发泄出来,那就是吃喝玩乐。

正好裴寂擅长此道,二人一拍即合,经常通宵达旦地喝酒畅谈,喝醉后便抵足而眠。时间一长,两人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情。

这种友情基于脾性相投,因而十分牢固,经历了时间、权力、地位等各种风险的考验。

此后终李渊一生,不管裴寂仗打得多么失败,政绩多么糟糕,李渊都原谅了他,护着他,使他化险为夷,还让他继续做大官。即使当了皇帝,照样带着他吃喝玩乐。在他与刘文静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惜杀了重臣也要保着他。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李渊和裴寂的这种感情,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权力,超越了君臣,甚至超越了生死。

我只知道芸芸众生,有这样友情的人很少,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人更少,一旦拥有是极幸运的,你一定要珍惜。

当代的闺蜜默克尔和冯德莱恩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又扯远了,让我们再回到李渊准备起兵的事上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