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风部队复员回到新都市,当时听朋友说河南竹林镇有一武术奇人,一直想去拜访。
1997年夏天廖承风去了竹林见到了老李。这是当代武术界的传奇人物李紫剑先生,创立了中国轨迹拳,他用人体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对传统武术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简化,将博大精深、繁冗复杂的武术变得大道至简。
当今武林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学了多派武术的李紫剑很快发现:很多招式叫法不同而实际大同小异,于是加以归纳、抽象、合并、简化,结合人体运动规律最终简化为平圆、立圆、斜圆的基本轨迹,无论手法、腿法、身法都基于平立斜三类圆。
的确,李先生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武术的研传上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这除了当年他的老师正确引导与教诲外,更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拼搏。此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今,李先生在武术研究上仍是“上下求索”,力求使轨迹拳学日臻完善;而在教书育人之上依旧是那样忠于职守。
老李的书桌上有这样一首诗:
举一盏小小的风灯,
守候在风雨夜;
捧一片如水的爱心,
等待着远方的人。
愿化身为一盏路灯,
照亮你前进的路。
愿化为一缕阳光,
温暖你冰凉的心。
在你寂寞的日子,
可听见我的呼唤?
我站在日月的边缘,
等着远方的你来。
莫嫌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我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他人前行的路。
廖承风与老李结缘在1997年,在竹林镇住了1月有余,收益很多,接受了老李严格系统训练,此功夫专注于一秒打击敌人,一秒结束战斗原则,在老李无情揭露武林中假恶丑现象后,遭受了攻击,是廖承风与师傅在一起,维护武林正义。
老李脾气古怪,发脾气骂人,看不惯假骗子大师骗人,用笔在杂志网站抨击揭露,被武坛称谓“正义鲁迅“。
在实际训练中,廖承风详细体验到了真正的科学武术。
中国轨迹拳的“身法运动和手法轨迹、腿法轨迹、步法轨迹等技术”,各种技术皆以“三园论”为指导原则。
第一天老李教练廖承风身法,柔身—旋身,由慢到快,身法轨迹解决了中国武术追求的贴身发力的千古难题,避免了擂台上搂搂抱抱的亲呢行为。对方贴身即发力,有效防止了敌方的缠斗。
老李告诉承风:“脊椎运动是大学问“,世人对“心意拳的丹田打,贯丹田,砸丹田”一直难以理解,轨迹拳给你解释的明明白白,身法发力就是以“涡园----椭园----尾园”体现,劲力以抛弹、冷脆为特点,抛射式发力的轨迹是随遇的亦即任意方向的涡圆,涡圆就是漩涡状的圆,办即平面的螺旋园。涡圆的形状是6宇,从外向里写叫向心圆、从里向外写叫离心圆。
抛射式发力的整个过程由两个对位的涡圆构成,这两个涡圆一个是离心圆,一个是向心圆,其中离心圆用于发力,向心圆用于还原,所以、完整的抛射式发力的模式是1080°的连贯的三个圆,其中两个小正圆,一个狭长的大扁圆亦即椭圆。小圆靠近本体,椭圆偏向目标,经过千百次重复,实在简单高效。
廖承风在竹林期间多次在与同门师兄弟切磋中用轨迹拳发力技术实现得手,真正体会到了科学发力的微妙和快乐。
第二天老李教练步法,老话讲:“学会步法打师傅。“老李毫不保留,倾囊相授,步法轨迹体现在“后驱逆行”,一个后驱技术使敌人发现不了你是怎么进身的,没有预动的迹象,解决了动步出击预动过大的难题。逆行技术解决了打人立步不稳自己“陪倒”的现象,那种突发而至的速度如影随形,快如闪电,师兄弟们都很惊讶廖承风的高频步法。
第三天老李教了廖承风腿法,体现“摇臀荡胯”,充分复合技术把力量由腿脚发出来,而不是单一腿的局部力运动。一个诱导绳练习,腿就到脑袋了,告别了压筋撕胯的苦刑,而且见效快不退功,连傻子都会喜出望外,怎么还会拒绝这么好的真功呢!轨迹拳的腿法是“前踢、侧踢、平云腿、横云腿、抛踢5种腿法,有特种部队经历,廖承风学得得心应手。
第四天廖承风学习了独特专有的轨迹发力减震技术,这种技术属于微调法门,小技术大学问,使人远离“脑溢血”和“内脏受伤”,看看大成门等门派的王芗斋、李小龙等人士的意外死亡,都说明了此技术的欠缺,暴烈发力的现代格斗,不修此技术,真是遗憾,去阎老五那做座上宾的武术练学者还少吗?承风心想:“要珍惜生命,做科学武术发力运动才是正途。“
第五天廖承风学习了泛视同动近取的格斗原则,除其不意攻击敌人离我最近的目标妙,此原则脱离惯性思维不打敌方主体部位,专打敌方攻击武器,敌我对峙,哪里离我攻击武器近就打哪里。
在刻苦训练期间,老李说过一些往事,早些年他培养了一批高手,湖北的闪电快手红云和广东的武医书生高峰在擂台上披金挂银,浙江宁波虎威拳馆的尤少峰曾用轨迹拳两个术就打败了泰拳手,大连的锋利小刀王宪峰千里亲会挑战者。
前几年河南举办的中洲擂台赛竹林武馆派出的5名选手皆全胜,舒红云培训的好手在当地多次获个人、团体奖;一批实战高手也陆续向老师汇报战绩。
在竹林武馆的日子静谧而无忧,期间陆续有高手前来讨教,廖承风亲眼见识了老李的功夫,一个形意拳高手来时把自己功夫狠狠练了一番,向老李攻击过来,老李一手端着饭碗说“你在怎么练也不行。“不闪不避,在电光火石中一拳击向那人哽嗓咽喉,那人立马呆立在当场,跪下拜师学艺。
第六天,廖承风和众多的轨迹拳学爱好者一样都有一个疑惑,轨迹拳学中那些手划圈子的手法到底是练什么的呢?有人说是练手和腰的协调控制能力,有人说是旋弧格挡的技术手法,有人说是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的.这些一相情愿似是而非的答案似乎并不能给众多疑惑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据说老李在教学中也不言明此练发的用途,只是让大家认真习练即可。
老李给予了廖承风正确解答:正所谓“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看似漫不经心的各种手法运动(单\双\五花),其实是老李的特有安排:
一是先让你把“手法--身法--腿法“做为基本运动,让你熟悉轨迹运行模式与规律变化,做到熟练,不思而做状态,这种轨迹运动直接影响你日后出拳出手的速度和力度,为此老李曾做过比喻“把手比做汽车,那么轨迹就是公路.公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速度\载重量和行车安全,“轻车熟路“的情况下,才会有最好的行车效益“,可见教材让你先熟悉轨迹运动的重要。
二是当没有练习轨迹拳的“平易功“前,轨迹运动要求保持自然状态,不要有意用力,用力也是僵的,不协调的.为什么老师不讲明,只是让你尽管去做,自己去体会效果呢?此中自有道理和深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轨迹拳有个大原则:“学习轨迹拳之初,只讲轨迹大形,不要过于注重细节“,当你练过“平易功“后,再做轨迹运动可不是这么运作了,那可是在身体保持三线对挣的“傻瓜桩“状态下的运动,与前者有本质区别.这也难怪有些人会讲“做了不到2个月,没有感觉和效果!”
老李;“鉴于种种不乐观的情况,那么不得不谈到中国轨迹拳修证各环节和整体的辨证关系。“你直接去练轨迹拳脚技术,技术肯定练偏,错误百出,因为你没有经过“手法--身法--腿法--步法--功舞(轨迹复合)“,尤其是“发力技术(三园变化)“的专项训练,只能“四不象“,是什么也好,肯定不是轨迹拳。
二是有人断章取意直接去练“发力技术“,对不起,,身体各部位经高速运转,受伤的总会是你,轨迹拳学是在手法--身法--腿法--步法过关后,平易功造就的予应力\感应力,沉稳的桩架结构,以及轨迹复合的有机调节身体各部功能自如后,使一个人的身体才能适应相应的高频率、高速度的发力技术运作,看来“要想不受伤,还得科学运动不可,真是马虎不得”。
三是没有在桩态下的轨迹运动、功舞只能是体操,离技击之道差之千里呢!因为你没有沿轨迹之道正常运行,没有掌握教材的真正含义,离入门还远呢!修炼经年,真是有些悲哀吧!所以大凡练习某个拳种还真得必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当今武林的手法轨迹内涵丰富,可以看一看高峰的“阴阳手和八卦手”,其实总结得不错,就是在轨迹运动基础上经验总结,直接为技击出手做准备,赵道新说过“怎么打就怎么练”喻意在此。如单一只手“掖手和撕手”,另一只手随意运动,重在不规则变化,心意的“圈打”,凌云博击的“内外刁手”,格斗教室小刀的“控手”等实战功夫都是其轨迹手法运动的翻版。
再有其它拳种的专修手法皆可用轨迹手法解释,心意拳的“搓把”,大家不陌生吧!就轨迹手法的“轨迹托云—轨迹撕云—轨迹穿云—轨迹棚云”,特欣赏“狂飙武道”的搓把练习。想一想为什么老李说“一个亮翅斜飞可以演绎出太极拳的多种形式,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信手一挥衍化的攻击模式的确能写本书。你还嫌它是摆设吗?
手法修炼“如棉裹铁,水中摸鱼”真正合格过关,层层造势,节节贯穿,动作自如,姿态优雅,四肢凝重,如灌水之皮管急松软又有重量,真正在桩态之下,修到一定程度要保证:一是速度,练习时达到标准是1秒1园,快慢都得练,快练时无限快,关键桩态不丢。二是力度,用三线拉伸的力,而不是散架子力大如牛威猛动作,过僵没有好处。三是强度,客观讲:500下不多1000下不少,由量变到质变,完成能量转换。
每天晚上听老李讲一些以前的事情,原来的老李对学生态度不好,骂人,主要是一学习者态度不端正,学习不下苦功,老李就教训他们,现在老李不骂人了,老李早期第一批弟子最成功,很多在武林界自立门户。老李的一个叫周逢的学生,因情杀人被执行枪毙了,被老李揭穿的武术门派拿此说事。老李说:“周逢是个人才,只是走了歧途,当初没有工作是老李给他安排竹林当了一名警察,离开老李后因自己女人被侮辱,奋而杀人,很可惜。
第七天廖承风学习了功舞。其实练轨迹的人应该对“功舞“并不陌生吧,老李早就言明,真正的功夫来源于战场不是舞场,可着“功舞“又作何解释呢?这种看似飘洒大方优美,但动作柔缓招式定格类似与小套路的技法对实战又有何帮助呢?街头实战,情况是瞬息万变的,生死就在一念之间,面对着歹徒不要命的狂攻猛打,你难道还“舞“一番不成。
有人说,他练的时侯慢,打起来就快的话,一如是说,一个平时在运动场上慢满走的人到了运动会上一下子就变成了百米冠军!!!假如说“功舞“与太极拳道理相同,那么我请问,老李传功这十多年来有哪一位弟子通过功舞练出了杨露禅功夫呢?(我想拳学圣经不会比太极拳差吧)轨迹拳学到底有多少问题,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了.只不过有人敢于面对,有人不敢于面对;有人愿意面对,有人不愿意面对;有人在发现问题中求取进步,有人则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谈到“功舞”,那可是轨迹拳的精华,凡是练习轨迹拳有所成和受益的朋友不仅不陌生,还能把心得总结一番呢!“功舞”当然存在于战场,形式似舞,实质依然是武,而且是大成之武,按照文者所讲“它的存在是多余的”,和时下体操和武术套路是同胞兄弟,早该退下撕杀战场转向舞场,很理解你的想法,现代人讲究实际好,但还是那句话,你光凭教材和视频就判断并把“功舞”归为舞类,是片面而牵强的。
为此廖承风专门撰文在《搏击》杂志上讨论功舞技术,帮助成千上万轨迹拳爱好者解决困惑。
一是一些练学者以前一而再,再而三不顾轨迹的整体,象个无情的屠夫,喜欢割哪块就割哪块,真霸道而且没有原则。再加上个断章取意,曲解原意,误导后学,罪太大了!
二是普及几个“舞“界专业问题:1、具备“舞”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舞和武有什么共和区别?回答不了建议看一看武季梅老师的“定位法舞谱”,别总想当然看见某拳飘洒大方优美动作柔缓就定位“舞”,“功舞”只是形象的称谓,严肃地讲应该叫“轨迹复合”,就是手法轨迹、身法轨迹、腿法轨迹和步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圆运动。不能认清概念真是不智。
三是没有看见高手用“功舞”打人,既为你没有眼福惋惜,也为你有眼不识金香玉而笑不能眼见为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详细分析一下功舞:轨迹神力王周彪先生曾有过经典论述,把平易功和功舞放在重中之中来修,老李的教材其实说的够明白的了,有人就是不看,有什么办法呀!!功舞是“符合物理,顺应生理、照顾心理、净化情绪、调节神经、舒展身体”的绝佳功夫。功舞共9个动作技术,分别为“顺手牵羊、连环亮翅、春柳舞风、春风摆柳、连环斜飞、迎风挥袖、轨迹抹墙、顺风挥袖、脱身换影”。
在竹林每天根据老李讲拳,廖承风记了大量修习思考笔记,综合一下功舞的实际情况迹核心机密尽显。每天老李讲2个小时思考题,为提高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廖承风:“老师,轨迹功舞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李老师:“从拳学内容上说:它是协调身体局部运动,完善整体运动,体认势与势的承接连络、力与力的传导转换、功架的束展开合卷纵,以“武戏文唱”的方式演绎廖承风:有人曾说“功舞与太极拳是否一脉相承?”老师你是怎么看的。“
老李答:有人看了我的的功舞,觉得打的柔中寓刚、潇洒如意,颇有太极的韵味。断然认定他们都是同胞兄弟,“形而上学”呀!请问你见过脊柱会摇动的太极拳吗?看看太极有多少套路?18式、36式、108式?等等不等,一个小时你能练多少遍?高说10遍撑死你了,你不是专业练习者,业余有限的练习时间,想练会都难,还做梦成高手?歇歇的好。
再看看“功舞”简单的九式,每式都是太极立体图“S+0”运动,在同样时间会重复多少遍?!古时心意不就是简单技术单动重复的吗?为什么古时高手多,道理在此,说其简单,内涵和层次却不逊于太极。
廖承风:“从《中国轨迹拳》整体来说,功舞到底有什么作用?“
老李答:功舞一是为了“冷弹脆快”的轨迹技术发力做热身运动,防止意外受伤的保护伞,金钟罩铁布衫,使身体活动开来,整理情绪和调节神经,为进一步激烈运动提供动力,二是功舞蕴藏着丰富的实战致敌技术,君不见舒红云的“身若游龙,浑然而动”的功舞演示吗?没有欣赏时晓武的〈功舞解用〉吗?以及见见周彪和小刀先生的实作吗?那可真是“练者自得其乐,观者惊为天人”。请多观察和学习有成者的演练,看看用处到底大不大!!!
廖承风:“用中国传统“太极拳和八卦掌能否代替”轨迹功舞?“
老李答:不能,轨迹功舞包含“太极拳”的“沾粘连随”特点,浑身浑然而动,一动百动,多层复合,节节贯穿”,层次和内涵在太极之上。体现宇宙自然之圆运动,太极拳的“倒撵猴(倒卷宏)”不就是轨迹功舞的“轨迹抹墙“吗?唯进步退步变化。再看八卦步,不就是轨迹“弧形滚步”吗?轨迹里的“托、撕、穿、棚”不就包括八卦穿掌的全部内容吗?想让二拳代替“功舞”,实在多此一举,不明智。
廖承风:老师,“轨迹功舞”与著名的“大成健舞“有何不通?
老李:“两者相同点都是以飘美的舞的形式演绎武法,很独特的运动。不同是“大成健舞”无形无象,只是修炼七妙法门后才能做车的即兴的表演,没有任何形式,也难于操作,只有功夫有成者才会有此专利,
初学者很难望其项背。连“望梅止渴”的机会都没有,真遗憾!再看“功舞”,老李将之演绎成有形有象,而且物象纷呈,简单而全面,如此便于操作,世人皆可学,后人多福喽!养生与技击同在,鱼和熊掌兼而得之,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了!“
廖承风:“功舞各式在实战中的用法如何?“
老李答:“顺手牵羊惯拖摔。连环亮翅爱掏档;春柳舞风破抓肩,拧臂不利得摆柳;环斜飞皆发人,打脸拍挡肘迎风;抹墙先后都摔人,顺风插眼手胯摔;脱身换影回身肘;绝妙功舞殛敌完。“武者对慢腾腾的太极拳的慢练,不适应现代快打的说法,我赞同,为什么擂台上见不到太极大师和高频率、快节奏的散打等去打呢!那是不适应,我们得记住:“以快打慢永远是真理”,“千招易破,唯快不破”永远是明言,平时的慢练,肌肉只能是松散的,到快战之时,肌肉中的惰性分子在拉后腿,紧张的状态,肌肉是酸痛的,力量能发挥好吗?所以要想技击,就得平时训练按实战方式打,做好一切准备打时才不会乱了阵脚。
而你把太极操架练法等同于“功舞”,说明你不懂功舞,而且没有下功夫研究研究在批判它用的是桩态下的身体拨伸之力,看似轻描淡写的无力,其实力和势真正的协调和统一,无点不弹。
平时就按程序训练,肌肉的运动已经形成有序化,练习的速度要比太极要稍快,对训练时要拆开用,动作就是快,高频率、快节奏打,整学零用体现在这里。
廖承风总结出经验:“中国轨迹拳的重要一部分,它和其它功夫结合才是一个系统,想学个功舞就想天下第一,那时是痴人说梦!!!换个思维来说,你盘好太极架子就能练成“无敌”的功夫真让人怀疑。“
著名格斗专家赵道新曾说过:“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是什么功夫”,说明了什么?历史上的太极高手有哪个是盘架子出功的,没有,说有!那纯粹是做鬼愚人,远说杨露蝉、杨澄浦、近说游玄德、刘绥斌哪个没有玩过“抖大杆、揉石球、举石担”等功力练习,还不明白,你非要练一辈子功架,“天天盘,月月练”,这耐性强的难道真会“拉磨的驴会成精”?那可让人称奇了。
练轨迹拳的人没有一个通过单独“功舞”练出了杨露蝉的功夫,倒是老李的众多弟子过严格程序、系统修证《中国轨迹拳学》,从“轨迹运动(手法、身法、腿法、步法)”到“轨迹复合(功舞)”,从“平易功”到“简易功”;从“发力专项训练”到“拳脚技术”,从“冷兵训练”到“实战对抗”一系列训练,练出了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老李在武馆门前养了很多蜜蜂,蜂箱一排排摆放着,这是一个生活纯朴的人,吃的也很简单,房间里有他的古琴和弓箭等,在住处石球和鞭子一应俱全,老李养的狗很听话,学武客人来了,会通知他。
李老师监管竹林镇中岳庙主持,在当地颇有声望,在他的书桌抽斗摆着不少武林高手的挑战书和拜师帖。各派武林高手不可一世到来,一试身手后,均甘愿臣服。
简单的东西,千万次重复就会成为绝技,普通一式,无数次运用就会挥洒自如。在竹林上午8点到10点就是一个劈拳+横拳和撞锤组合或者平拳+横拳组合,一练两小时不停,休息吃饭,下午3点到5点是怪棍和夺命无常鞭的练习,休息吃饭,晚上8点到10点是老李讲学时间段。到床上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廖承风从老李处回来在北京住了几天,在北京与河洛道人李建华先生见了一面叙谈武林的事情后就回家乡了。回去后继续苦练所学,功夫日益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