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拓我们的心智——再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第四篇)
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大脑一片混沌,即使两三岁之后有了自我的意识,也是傻乎乎的,那么人是如何从当初那样一种状态变成现在这样一种对很多事情有所了解的状态呢?好像是随着人的成长,很自然的懂得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笑来老师给出的答案是:通过体验和阅读,我们的心智能力获得了提升。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去思考,突然之间,豁然开朗。体验和阅读是我们进行信息输入的两种方式。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要么是自己亲身感受,要么是听别人讲。这样就对应起来了。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们有着明确而又笃定的认识——毕竟是直接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而对于阅读获取的,或者听别人转述的信息,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原因有二:第一,没有既视感,印象不深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二手的信息实际上是需要推敲的,它们并不总是那么可信。
很多事实证明:经验有的时候可能并不靠谱。一个绝对有分量的例子。在经典物理领域,牛顿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三大定律干净简洁地把宏观(低速)世界中的运动规律表达清楚,结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很多物理学的大咖都一致认为:物理学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已经把所有物理学的知识研究明白了。然而,光电实验的成功,把曾经物理界的一个老问题又牵扯出来了——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从此,物理学进入了量子物理时代。没想到,这扇大门一旦打开,就像神话故事中潘多拉的盒子那样——放出了魔鬼。好多物理学家都抱定经典物理的三大定律不放手,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坚定地站在了量子物理的对立面。结果,事实证明,经典物理中的三大定律并不适用于量子物理领域,牛顿的“超级经验”都不好用了。相信这样一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就连牛顿这样神一样的人,总结出来的那些被奉为《圣经》一般的“经验”,到了量子物理的世界,照样没有用武之地。
当我学习到这个地方之后,无异于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震撼太强烈了,那是一种来自价值观颠覆式的一种震撼。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另外,我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会有老师教我,但是我从学校出来之后,很多时候,确实没有老师教我了。回过头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即使是学生时代,很多老师也并没有教得很好。所以,自学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很多:阅读、写作、实践等等。实际上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最后得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结论。有点像上学时候做物理、化学实验的那种模式。可能要不断试错,但是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就会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态很重要。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去积累,所以,我们的学习曲线并不是一个斜率为正的直线,而是一条上下起伏,但是总体向上的曲线。有了这样的一种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足够的耐心。这里面,笑来老师类比了人类的进化史。从猴子进化到人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学习成长和进化有相似之处。只要不断迭代,总有一天我们会从猴子变成人。但是如果中途放弃了,那我们可能就只能停止在猴子的这一状态下了。恐怖的事情是,如果我们自己是猴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猴子。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看待世界的态度。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世界,我们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有现实的例子作为支撑。我们去思考,如果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然后还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替代,那么无论这件事情看起来多么蠢,我们都要去做。这就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如,虽然考试是比较蠢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其他渠道进入更高层社会,你就要去考试,这是唯一的机会。这个观点对我也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做正确的事情,别管他有趣还是没趣。
最后,还需要一个能力进行保驾护航,那就是记忆力。好的记忆力对于开拓我们的心智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可是,绝大多数人的记忆力是没有那么好的。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地培养自己的记忆力。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笔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有道理的。当我们记录的习惯养成,慢慢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记忆的习惯,记忆力也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