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你们不要推《白夜行》《非暴力沟通》等等书单了!你们是在助纣为虐!
现在我看到很多人推《白夜行》、《非暴力沟通》等等,我感到恶心!
推的这些书好不好呢?当然好了。因为根据豆瓣的算法机制,这些书都是广受好评的书!
但是我被洗脑买了《白夜行》、《非暴力沟通》等等书,我却一页都没看!看这一屋子的书,我肯定是被诈骗了!现在我要找出来是谁欺骗了我!
为此我爬了一遍豆瓣读书的数据,3232088本图书信息数据,我还搜集了50个知乎高赞回答!这些证据的下载方式在文章的最下面!
根据这些数据,豆瓣图书TOP250中有160本都是小说!我没兴趣看这么多小说啊!删去小说剩下的豆瓣TOP90看起来还舒服点!知乎高赞也都参考了豆瓣,所以我应该是被豆瓣“诈骗”了!
不过最后我还是知道了如何找到好看的书!也算是花钱买教训吧!
吐槽结束,进入正文我的收获吧。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以漫无目的的状态进入,那么最后的收益大概和投入的时间是不成正比的。读书也是如此。
如果你抱着一个目的去读一本书,那么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到你的目的上,而不是分散,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认知学中将这称之为双重路径,心理学中也有心流的提出。
而问题中“好看的书”的指涉就太宽泛了。对于爱好历史学的人来说,《耶路撒冷三千年》会很好看,《万历十五年》会很好看,《叫魂》会很好看;可对于只喜欢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人来说,历史就成了枯燥无聊的东西,反而是《炸裂志》、《蛙》、《百年孤独》这些作品更喜欢。
所以某种程度上,想要看“好看的书”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既然爱看书,怎么会没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呢?即使同样是侦探小说,也有阿加莎克里斯蒂、京极夏彦、东野圭吾等不同的流派。或者是最近大热的科幻,《沙丘》和《三体》也完全是不同风格的著作。
想要看好看的书,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到底对何种文学感兴趣,又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第一步搞清楚以后,
第二步就是搞清楚自己目前的读书水平。
看的懂并且还有余力,就可以按图索骥,去看更高层次的书;看不懂,不要硬撑,老实去看低一层次的读物。
第三步是知道自己看的书的水平。
我举个例子,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这位教授因为《人类简史》一书封神,顺带着整个三部曲都被捧上神坛。
《人类简史》真不错,视角转换得很可以。但《未来简史》这本,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诚实地讲,有点一般了。
本来嘛,人家教授也只是历史学家,不是互联网圈子里的人,写这方面的也只能多从伦理入手,但怎么说呢,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多看看36kr、虎嗅这些科技媒体也能吹出一套来。
上述躺枪的这本书,对我而言,实话讲没有超出认知阈值,那对我来说就亏了。
毕竟,我是以牺牲看其他书的时间去投入的。
这里大概讲一个判断书质量的小方法:随意翻来某个章节,详读,如果这章的质量可以,那可以试着读一读,如果不行,不要犹豫,趁早放弃。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找书的方法,所有优秀的书,都会在最后或注释中告诉读者自己借鉴了哪些书。
咱们就可以采用类似滚雪球的方法,一本一本摸过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发现,到最后,你读过的书形成了一套知识体系。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下我的研究数据,从豆瓣评分和评论人数分析先买一本,慢慢探索,大家不要像我一样被诈骗了,我们混知乎的怎能被混豆瓣的诈骗呢!
也希望豆瓣图书250有朝一日能改一下算法,不要搞那么多小说的TOP250,我相信豆瓣CEO一定能搞出来令大家都满意的TOP250算法!
——End——
关注公众号“冬瓜书单”
回复关键字“书单”,可获得上文提到的证据,包括大概60个分类的豆瓣TOP45书单信息数据、豆瓣TOP250书单信息数据及一些知乎高赞的书单!
写爬虫,整理数据,写总结,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虽然很累,但是我知道我们是怎么被诈骗的了!
看着这个公众号名字,我真不是滋味!
文章下半部分的答案摘自知乎“善宝橘”,感谢!知乎牛逼!
但是善宝橘的回答由锤子便签发送,我就想大声的说老罗的《创业在路上》这本书,字里行间全是“装逼”!毫无干货,大家千万不要买这本书!
我在这里再想问大家一句!
难倒京东CEO也......
这个世界真是处处充满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