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东郊别业》:我的人生追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很清楚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高唱着“归去来兮”,回归田园,为自己而活。在诗人群体中,不乏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唐代诗人耿湋在《东郊别业》一诗中就流露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东皋占薄田,耕种过馀年。

护药栽山刺,浇蔬引竹泉。

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东皋占薄田,耕种过馀年”,我在向阳的高地上开辟了几亩田地;亲身参与耕种来度过余生。诗人开篇点题,他在东郊的一处高地上选择了一处土地,亲自参加劳动,把荒地开垦成适合耕种的田地,并在旁边营建茅屋宅院。从此,诗人便隐居于此,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在这里,他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亲自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体会了收获的欢欣与快慰。

“护药栽山刺,浇蔬引竹泉”,我在田边种上荆棘以保护田地里的药材;我用竹管引来泉水来浇灌蔬菜蔬。颔联承接首联,在归隐田园之后,诗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是十分真诚的,他在一部分田地里种上了药材,并在田地边栽种了荆棘,以保护药材。诗人还在田地里种植了蔬菜,为了灌溉菜园,他用竹节引来山泉水。从诗人对待药材和蔬菜的态度上,可见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可见他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傍晚的雷声让我期待一个丰年;弥漫的大雾预示着即将迎来一个晴天。诗人亲身参与田园劳作,并且在劳动中积累了第一手经验。他听到傍晚的雷声,知道一场雷雨正在酝酿。在隆隆的雷声中,他已开始想象经过雨水润泽的田园风光,已开始期待丰收。根据生活经验,诗人知道弥漫的大雾预示着即将迎来一个晴天。在这种风调雨顺的日子里,诗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如果有人问我的志向;我只希望成为像长沮、桀溺一般的隐士。诗人知道,或许有人不明白自己为何选择归隐田园,但他并不会主动去解释,因为个中乐趣不足为他人道。但如果有人问起,他便会回答,出仕为官并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长沮、桀溺那样真正的隐士,在天下滔滔之时,做一个躬耕于田亩的隐士,只为守护内心的平静。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似乎是一条主流的价值观念,但仍有许多人的终极追求并不是高官厚禄,而只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其间并没有孰是孰非,只是人生的价值选择不同而已。诗人在这首诗中早已告诉了我们如何选择,那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陶渊明(约365~427),男,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
    8116f9c264aa阅读 494评论 0 1
  • [魏晋]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 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 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 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 ...
    紫雁东来阅读 318评论 0 1
  • 《笠翁对韵》全文及译文(上卷) 书法密码 昨天 15:57 相关推荐 头像 每日书法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头像 书...
    雨荷燕宁阅读 1,608评论 0 0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934评论 0 18
  • 张利平2021.3.6「学习《情绪按钮》第20天收获: [太阳]今天学习内容: 第七章《情绪的来源》(五)情绪的来...
    张利平专注国学教育139876阅读 5,16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