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刻–线的出现和演绎–作者廖顺强(九)

        线是从古文字图文绘画中演变而来的,甲骨文就能证明一切,文字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再由大篆小篆发展变化成为今天我们使用的汉文字的。篆书写法起笔就是圆头形状,就是练习书写中的线条,并且成为书法学习前期的必修课,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也强调线–线描,工笔画就是使用线勾勒轮廓,并特别强调线的生动活套,书法绘画的线转变成为古代石刻匠人的制作石雕的形是在原始农耕向田园文明过渡中同步完成的。也标志着中国的田园农耕文化逐步上升为中国人文精神。                                      小篆的出现是明确的,也是一个由图形向线转变的关键环节,小篆由大篆演变而来,起笔和收笔大都是浑圆。转角处都带弧形,线条匀称圆转,线条化了的字用线条代替了图形成为规范的字,有别于大篆但仍保留大篆某些象形写实的特点,是图形向线条转变的关键一步。                                                              问题是古人是怎样认识形状将自己理想的形象表现出来,又是怎样解读线条和使用线条的呢?                                              我们立足于点线面来谈论中国绘画科学中线的演变发展,目的是研究更为广泛的造型美学原理,探索更为深刻的美术基础知识,适当的应用安排点线面的合理位置,让艺术作品更加符合理想的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