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初六爻说:拨茅草,连根将其它同类都带起。结果是吉祥的,亨通。
否卦初六爻辞与泰卦初九爻辞极为相近,泰卦是: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否卦是: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泰卦指的是天子征讨不服的诸侯。而否卦指处于下层的志士受君王重臣之意去清理君侧。《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义士驱逐董卓的故事,可说明此爻爻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尊信张让等十常侍,朝政腐败,以致天下人心思乱。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为杀尽宦官,听取袁绍的建议,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就已被宦官诱杀,袁绍等人带兵闯入皇宫大杀宦官。但此时,董卓已经带着强兵悍将来到京城,从此开启“挟天子以令诸侯”模式。对于董卓的骄横跋扈,袁绍、曹操等人气愤不已。董卓进京后,对曹操的态度是拉拢,但是曹操却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不想和他一起共事,于是就实施“孟德献刀”刺杀董卓,失败后离开京城。
曹操最后顺利的逃到了陈留(现在的河南开封),随即散尽家财,同郡的陈留孝廉卫兹也散尽家财帮助曹操,在陈留招兵买马,聚集了五千人,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0年,曹操正式发布讨董檄文,各路诸侯接到檄文后纷纷响应,最后十八路诸侯义士齐聚洛阳,商议进兵良策。
十八路诸侯加上刘备第十九路义士,要知道刘备身为皇亲国戚,都算不上诸侯,刘备当时不出名,被视为“”编履小儿” ,他带着关、张和众义士加入盟军后,军衔很低的,连板凳都比他人要小,是由于自己的兄弟关羽斩了华雄之后,才被其他诸侯重视。
河内郡太守王匡说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曹操说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最后,袁绍在一番假意推脱后,接此大任,开始发号施令。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皆推举袁绍为盟主。
诸侯们本就没有讨董的想法和意愿。当诸侯联军集结时,他们名义上是为了兴复汉室、铲除国贼,但其实说到底,大部分诸侯实际上并不是为此而来。袁术在讨董的数年后便自立为帝,可见其心中根本没有汉室。本来就没有汉室当回事,他参加联军,真正目的不是讨伐董卓,而是为自己赢得名誉上的积累。
诸侯们没有竭尽全力。不仅仅是畏惧吕布、畏惧董卓的西凉铁骑,诸侯们还相互提防,担心被同盟军背后捅上一刀。你在前方打仗,我在后方占地。你在疆场驰骋,我在背后算计。诸侯们大部分都有给自己留有空间。袁绍看到华雄时,感叹大将颜良和文丑,把自己的心思明明白白地摆了出来。
讨董联军的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诸侯们外防董卓剿灭,内防友军加害。他们既要有忠君爱国的姿态,又要保证自己不受董卓制约,还能趁机发展自己。
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联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此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是联合讨伐,实际各群雄却互相估量对手、保存自身实力,为此结下不少仇怨。联盟中两个最有人望的群雄袁绍、袁术反而是最先挑起内斗的人,袁绍首先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与公孙瓒开战。而袁术拥有南阳,与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交恶,其麾下在讨伐董卓中威名远扬的孙坚在攻打刘表时中伏战死。其后袁家两兄弟决裂,形成中原混战。其后,曹操因私怨进攻徐州陶谦;刘岱、桥瑁、张杨等较弱势力也纷纷明争暗斗;及孙坚部下拥立孙坚长子孙策亦进攻江东各地,割据一方。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三国割据战乱弱肉强食从此全面展开。
诸侯各个都怀私心,没能团结协作,加上袁绍这个盟主能力有限,所以讨伐董卓联军最后成了诸侯各自分道扬镳,联军瓦解。最后经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只剩下打着还算正义口号的魏蜀吴。
曹魏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刘备打宗室牌匡扶汉室清君侧,孙吴举贤任能,义保江东。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道是:乱世能出英雄,守正方可亨通。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