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我们都喜欢,也因此记住了“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可是,快乐并不简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课题。
你知道么,快乐最大的阻碍可能就是“不接纳”!
说快乐的最大阻碍是“不接纳”,是因为“不接纳”像一堵墙,将我们与内心的平静和喜悦隔离开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不接纳”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1. 不接纳,意味着持续的内心战争
当我们不接纳现状、不接纳自己或他人的某个部分时,我们就在内心发起了一场战争。
· 不接纳现实:事情已经发生,比如失去工作、一段关系结束,但你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你的内心会不断地呐喊:“这不公平!”“这不该发生!”这种抗拒不会改变现实,只会让你在愤怒、沮丧和痛苦中耗尽心力。这就像用手去捶打一堵已经砌好的墙,除了手破血流,别无所得。
· 不接纳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更瘦、更成功、更外向;无法容忍自己的缺点、失败或脆弱。这种自我批判和否定,会直接摧毁自尊和自信,让你永远活在“我不够好”的阴影里,快乐无从谈起。
2. 不接纳,消耗了我们绝大部分的心理能量
快乐是一种自然而发的状态,它需要心理空间的舒展。而“不接纳”就像一台在后台持续高速运行的电脑程序,大量消耗着你的精神“电量”。
· 你纠结于过去,反复咀嚼伤痛。
· 你担忧未来,为尚未发生的事焦虑。
· 你掩饰真实的自己,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所有这些用于“抗拒”、“掩饰”和“纠结”的能量,本可以用来创造、连接、体验和感受快乐。当你停止内耗,快乐才有能量浮现。
3. 不接纳,阻断了我们与当下的连接
快乐只存在于“此时此刻”。而“不接纳”的本质,是拒绝当下。
· 不接纳现实,是希望“现在”是另一个样子。
· 不接纳自己,是活在对“过去我”的悔恨或对“未来我”的幻想中。
当你无法安住于当下,你就错过了生活中微小的美好:一缕阳光的温暖、一杯茶的清香、一阵微风的抚慰、一次真诚的交谈。你的心永远在别处,快乐也就无处落脚。
4. 不接纳,是许多负面情绪的根源
许多痛苦的情绪,都源于不接纳。
· 焦虑:本质是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不接纳,渴望控制。
· 抑郁:常常包含对“过去已发生之事”的深深不接纳和无力感。
· 愤怒:往往是因为他人或事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和“应该”。
· 嫉妒:是无法接纳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事实。
当我们开始接纳,这些情绪的根基就被动摇了。
那么,“接纳”是什么?它不是消极的认命
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别。很多人误以为“接纳”就是躺平、认怂、放弃努力。
恰恰相反。真正的接纳是:
1. 清晰地看见并承认现实:我承认事情就是这样,我承认我现在很痛苦,我承认我就是有这个缺点。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判断,而不是情感的屈服。
2. 放下无谓的抗拒:我停止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搏斗,停止在内心呐喊“为什么是我”。
3. 在此基础上,做出明智的选择:接纳之后,力量才会回归。因为你的能量不再用于抗拒,而是用于思考和行动:“既然情况已经是这样,我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阿德勒的诊室有一个三菱柱【它由三个面组成——一面写着“可恶的他人”(指责他人),一面写着“可怜的自己”(自我怜悯),而隐藏的第三面写着“以后怎么办”(行动导向),旨在引导个体从抱怨转向解决问题,打破恶性循环。)我该如何在现状下创造我想要的未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
· 不接纳:“我这次演讲搞砸了,我真是个废物!太丢人了!” -> 陷入自我攻击,下次更恐惧。
· 接纳:“是的,我这次演讲搞砸了(承认事实)。我感到很尴尬和难过(接纳情绪)。这确实说明我在公开演讲方面需要提升(理性分析)。我可以去找一些课程学习,或者多练习(积极行动)。”
如何练习接纳?
1. 正念冥想:练习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念头和情绪,看着它们来,看着它们走。

2. 自我对话:当批判升起时,对自己说:“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受。”“我接纳此刻的自己,即使我不完美。”
3. 区分“我”和“我的”:我的失败不等于“我是一个失败者”;我的情绪不等于“我就是这个情绪”。
我的“身份、头衔、名字、情绪、念头…”都不是我。
4. 聚焦于你能控制的事情:接受你不能控制的(过去、他人),专注于你能影响的(你的行动、你的态度、你的回应)。

快乐就像阳光,它一直都在。而“不接纳”则是在我们内心筑起的层层乌云。我们无法命令阳光出现,但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接纳,去拨开那些乌云。当我们停止与生活为敌,停止与自己为敌,内心变得平静和开阔时,快乐便会不请自来,自然而然地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