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楚将狼狈回到楚国,如实汇报了经过。楚怀王暴怒,真没想到自己一片真心,这个张仪竟然是的大骗子!
他马上集结军队,准备进攻秦国。
朝堂之上群臣之中走出一位官员奏道:“大王息怒,既然我们已经被秦国骗的与齐国绝交,不如索性将错就错,与秦修好,共同对付齐国,不然,两大强邻同时与我作对,国家危矣!”
这位官员就是屈原,此时还很年轻,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
楚怀王也知道自己贸然出兵不太理智,可他就是咽不下胸中这口恶气。他自己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也是以此待人,不料却被张仪戏弄,作为一国之君,此仇必报!你张仪自恃秦军悍勇,今日就让你看看楚军的强盛!
于是不听屈原意见,坚持出兵,报复秦国。不过,他还是派出屈原出使齐国,解释误会,期望能得到齐国的谅解。
历史上第一次秦楚战争就此打响。
楚军的进攻早就在张仪意料之中,第一战,楚军被秦将魏章大破于丹阳;楚怀王不甘失败,调集全国之兵与秦决一死战,又惨败于蓝天;接着,秦军发动反攻,于召陵三败楚军。与此同时,魏国、韩国趁机进攻楚国,夺走了不少土地。
至此,楚怀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割地求和。秦楚之战落下帷幕。
这场战争是数百年来秦楚之间第一次正式交战,楚军虽然英勇,人数也的多于秦军,依然敌不过疯狂的秦人。此战过后,楚国实力大损,西部边界不再安全,后来不得不迁都避开秦国的锋芒,再也无力图霸中原。
张仪欺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事件,原因是,张仪通过合纵伐秦看到了楚国对秦国的直接威胁,所以绝对不能让楚国与齐国结盟,但是又不能同时挑战两个强国,而且秦楚关系表面上一直良好,并没有翻脸的理由,于是通过欺骗激怒楚怀王,离间楚齐关系,把楚国孤立出来,再利用连横组织,魏韩牵制,秦国正面迎敌,一举战胜了强大的楚国,消除了楚国的威胁。
这就是鬼谷之学的精髓,捭阖。捭就是开,阖就是关。其精妙所在,就算你一扇大门关的密不透风,也能想办法打开。
24
又过了两年,秦惠文王盯上了楚国黔中一带的土地,提出用楚国割让给秦国的城邑来交换。没想到。楚怀王竟然给了这样一个回答:
想要土地可以,可是我不同意交换,只要把张仪送到楚国,黔中土地奉送。
秦惠文王居然动心了。用一个人就能换得大片土地,好大的便宜!可是,张仪对秦国一直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又怎么忍心用他去换,一旦他去了楚国,恨透了他的楚怀王一定会杀了他泄愤,怎么办呢?
张仪看到了秦惠文王的犹豫,直接面见秦王,称自己愿往楚国。
秦惠文王道:“如今楚王深恨先生,我怕你此去有性命之忧啊!”
张仪心头一阵酸楚,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此行九死一生,可是,一向宠信自己的秦王面对土地已经动了心,自己留在秦国就能安全吗?
对于君王来说,真的是没有感情,没有友谊,只有权力,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他只能说:“大王不必担心,臣下自有保命之术。”
公元前311年,张仪再次去往楚国。张仪一到,立刻被楚怀王囚禁起来,只等着祭天时杀了他告慰祖先。
坐以待毙绝对不是张仪的性格。张仪身在牢中,手下心腹早就展开了营救。
朱子家训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高手之所以称为高手,就是因为总是能比常人多看出几步。
张仪早在第一次出使楚国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他不惜重金结交楚怀王的宠臣靳尚,防备的就是今天这种困局。
又一次收到张仪手下送来厚礼的靳尚决定,想办法救出这个聚宝盆。
他估计自己不一定能说动楚怀王,便偷偷找到怀王最宠爱的妃子郑袖。
见到郑袖,靳尚直接问:“您知道大王要杀张仪吗?”
郑袖道:“我当然知道,这些时日大王最想做的就是杀了张仪泄愤。”
靳尚又道:“那您知道你将要被大王冷落了吗?”
郑袖终于不淡定了,忙问:“为什么?”
靳尚给她分析:“秦王特别宠信张仪这个您知道吧,这次张仪被大王囚禁欲杀,秦王着急了,我听说他打算用六个城邑换张仪一条命,怕大王不同意,还答应送一名秦国公主给大王,另外陪嫁美女百名,都是能歌善舞貌美如花,如果公主和美女们一入宫,你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吗?”
郑袖只是个女人,最在意的就是地位不保,听到这忙问:“靳大夫,你说怎么办?”
靳尚道:“你等大王回宫就想办法为张仪求情,我暗中阻止秦国送礼,只要大王放了张仪,秦公主就不会进宫,您的地位稳如泰山。”
说罢,嘱咐好了郑袖如何求情,匆匆离去。
夜里,郑袖伺候楚怀王安寝后,暗自在一旁啜泣。
怀王惊问:“爱妃因何哭泣?”
郑袖已经哭出声来:“大王,我想带孩子去江南居住,离开大王。”
楚怀王大惊而起:“这是为何?”
郑袖学着靳尚教给她的言辞:“我知道大王这次非杀张仪不可,但是张仪是秦王最宠信的大臣,是一国之相,大王无故诛杀,必然惹得秦王发怒,派兵进犯,如今楚国新败,元气未复,必然打不过秦国,我怕到时候落入虎狼之秦人手里,不如早早避开……”
楚怀王听郑袖说的是张仪之事,先是恼怒,然后陷入了思索。
其实楚怀王也在犹豫要不要真的杀了张仪。本来他是凭着一腔怒火索要张仪的,没想到秦王真的把张仪交了出来,楚怀王又舍不得黔中大片的土地了,这分明很不明智嘛!怀王从来都是个识大体的君主,用大片土地换一个人,还有可能得罪整个秦国,怎么算都是吃亏,现在听到爱妃一哭,更加认为杀张仪是不智之举。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别哭了,你是说张仪不该杀?”
郑袖止住悲声,楚楚可怜地看着楚怀王,点了点头。
世界上最厉害的是什么风?台风?飓风?龙卷风?
都不是。正确答案是枕边风。尤其是位高权重者的枕边风。此风一吹,可令乾坤倒转,山河变色,流血千里,江山易主,无往而不利。
第二天,楚怀王下令赦免张仪,置酒压惊。
从阶下囚到座上客,张仪成功逃出了鬼门关。不愧是张仪,他一开口就解决了楚怀王的忧虑。
他说,自己可以劝秦惠文王不要黔中之地,而且请秦王派太子来楚国作人质,作为交换,楚国也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双方互通婚姻,结为友好邻邦,永不交战。
为了打消楚怀王的疑虑,张仪特别强调,可以先让秦国太子来楚。
楚怀王大喜,与张仪杯酒言欢,仿佛早就忘记了被张仪欺骗的前事。
楚怀王其人,虽然不是明君圣主,也绝不是昏君庸主。他有慧眼,有热情,有雄心,有才能,为人坦荡光明,继位后感召了一大批贤士能臣,使楚国蒸蒸日上。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正是因为他自己光明磊落,才被张仪欺骗,他真的相信国与国之间有所谓的友谊和信任,失望后又意气行事,没做好充分准备就与秦国展开了国战,最后导致失败,也使得楚国丧失了崛起的机会。
如果楚怀王是个普通人,一定会是个很好的朋友,很天真很重感情,可以说是个性情中人。
可是,作为一国之君,这种性格就成了被别人利用的弱点。也正是这种性格害死了自己。
十几年后,楚怀王又一次轻信秦人,轻身赴秦昭襄王之约,结果被扣留在秦地,逼他写信用土地来交换。楚怀王此时表现出了一个君王对国家的担当,宁死不屈,逃跑未果后死于秦国。屈原也因此悲愤投江。
楚国人民对这位君主又爱又恨,爱大于恨。后来,秦末项梁项羽叔侄起兵造反,打的就是楚怀王的旗号,而且真的找了一个楚国王室后代,也称为楚怀王。
这,大概就是楚国人对他最好的纪念。
25
接着说张仪。
张仪说服了楚怀王,成功消除了楚国对秦国的敌意,他并没有急于回国,他决心为秦国完成一次完美的整合。
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辛苦奔波,先到韩国,再到魏国,然后去齐国,赵国,燕国。面对各国君王,他尽展胸中所学,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往往是先晓之以害,再诱之以利。
总之,山川险隘不足恃,国富民强不足恃,利甲坚兵不足恃,合纵联盟不足恃,如果你不服,秦国立刻就可以联络周边国家一起围攻你,打到你服。所以,唯一的正确的聪明的做法就是亲秦,附秦,媚秦。
张仪捭阖之术一出,各国君王或惧或贪或忍或怕,纷纷被张仪说服,各自派出使者与秦交好。
至此,连横之策功德圆满。张仪十分兴奋,他仿佛看到了新一代的霸主正在西方巍然挺立,傲视中原。
天下事往往乐极生悲。正当张仪满心欢喜地从燕国返回秦国途中,收到了一个噩耗:秦惠文王病逝。
犹如惊天霹雳,又仿佛一盆冷水兜头泼下,张仪就如同从云端掉在了地下。
正是秦惠文王慧眼识珠,完全不在乎他的贫寒出身,将他提拔重用,知他,懂他,宠他,信他。在每一次重大决策时,君臣配合默契,同心同德,这样的君王可遇不可求,正是在秦惠文王毫无保留的信任下,他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才有了今天的名声和地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君王,他才对秦国始终忠诚。
士为知己者死。
可如今,知己已死,“士”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