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出“逆向设计”包含关键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关注大概念和核心挑战。我初步定的大概念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核心挑战昨天是“两版哪吒电影的差异”。第二阶段,预期结果的证据是什么?我问过了班级学生看过1979年和2019年哪吒电影的有多少人,大体了解基本情节的占多数,我在课件里还精选了里面的电影片段,如1979年哪吒自杀片段,2019年哪吒反抗天劫咒的片段,之前刚刚一轮复习完小说、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有把握让学生可以回答好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第三阶段是注意参与性和有效性,用哪吒这样的热点事件迁移到高考知识点,这两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大多数回答问题积极,也有个别没有认真准备好好配合的,准备后面要表演哪吒电影片段。
昨天课堂上对比了1979年版哪吒电影和2019年哪吒电影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改编者的意图,改编后主要人物的形象变化,如两版哪吒、李靖、太乙真人、敖丙的不同以及原因分析。
今天课堂提出的核心挑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土拨鼠、申正道和石矶娘娘作为次要人物,虽然不是主线的核心角色,但他们的存在对电影的主题、情感表达和叙事深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从电影角色分析和高考阅读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角度,对他们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电影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1. 土拨鼠
• 角色设定:土拨鼠是一群生活在荒郊野外的小妖,它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生活艰苦却乐观。
• 作用:
• 情感共鸣:土拨鼠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妖的刻板印象,它们的无辜和善良引发了观众的同情,让观众对仙族的霸道行为产生质疑。
• 主题深化:它们的存在反映了电影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歧视观念,突出了电影对“偏见与平等”的探讨。
• 叙事推动:土拨鼠的遭遇成为哪吒“试炼”任务的一部分,但它们的无辜又让哪吒的任务充满矛盾,推动了剧情的复杂性。
2. 申正道
• 角色设定:申正道是申公豹的父亲,他一心教导小妖们修仙,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
• 作用:
• 人物丰富:申正道的登场丰富了申公豹的背景,让观众理解申公豹的初心和成长。
• 价值观传递:他教导小妖们“修炼人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人,而是认识自己”,这种理念也影响了申公豹,使其在后来的剧情中选择回归正道。
• 情感冲突:申正道面对捕妖队时的谦逊和牺牲,展现了妖族的无奈与尊严,进一步强化了电影中仙妖对立的主题。
3. 石矶娘娘
• 角色设定:石矶娘娘是一个“宅女”形象,喜欢对着镜子臭美,性格乐观且与世无争。
• 作用:
• 情感缓冲:她的形象为电影增添了一抹轻松的色彩,缓解了紧张的剧情氛围。
• 主题强化:石矶娘娘的无辜遭遇进一步突出了电影中对“偏见与歧视”的批判,即使她与世无争,也难逃被误解的命运。
• 叙事转折:她的出现为哪吒的任务增添了复杂性,也让观众对哪吒的行为产生反思。
二、高考阅读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在高考阅读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往往与电影中的次要人物相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通过对比或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命运走向。例如,申正道的牺牲和风度衬托了哪吒的成长和转变。
2. 推动情节发展:次要人物的行动或遭遇往往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例如,土拨鼠的无辜被杀推动了哪吒对仙族的质疑。
3. 深化主题表达:次要人物的存在可以帮助揭示作品的主题。石矶娘娘的遭遇突出了“偏见与歧视”的主题,让读者或观众对作品的深层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4. 丰富故事背景:次要人物的设定可以为故事提供更丰富的背景信息,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复杂性。例如,申正道的修仙理念和对小妖的教导,丰富了电影的修仙世界观。
三、总结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土拨鼠、申正道和石矶娘娘作为次要人物,通过他们的形象和遭遇,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感和主题,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高考阅读的角度来看,这些次要人物的作用与文学作品中的次要人物作用类似,都是通过衬托、推动、深化和丰富等手段,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深度。• 推动情节发展: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土拨鼠的无辜被杀推动了哪吒对仙族的质疑;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夫妇的出现推动了林冲发现阴谋的情节发展。次要人物的行动或遭遇往往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
1.深化主题表达:石矶娘娘的无辜遭遇突出了电影中对“偏见与歧视”的批判;在《祝福》中,柳妈的出现深化了作品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批判。次要人物的存在可以帮助揭示作品的主题。
2衬托主要人物:申正道的牺牲和风度衬托了哪吒的成长和转变;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夫妇的善良衬托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次要人物可以通过对比或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命运走向。•
3.丰富故事背景:申正道的修仙理念和对小妖的教导,丰富了电影的修仙世界观;在《祝福》中,柳妈的迷信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落后和愚昧,丰富了故事的社会背景。
这两天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引入哪吒素材,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的一致性,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联系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