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2号凌晨两点的飞机,从香港飞往日本,到大阪机场的时候,是12号早上的6点过,接着从大阪坐HARUKA列车到京都,然后到酒店办理入住。
在出发以前,我就想好了,这次要在每一家我会去的书店都买一本书。也是在这个想法下,我在京都开始了自己的悠游书店之旅。
1)BOOK-OFF
2)惠文社(keibunsha)
3)大垣书店
4)蔦屋书店(TSUTAYA)
5)ホホホ座(HOHOHOZA)
6)丸善(MARUZEN)
12号的傍晚,当我走到三条大桥附近的时候,我看到了马路对面很显眼的BOOK-OFF的标志,而这是我之前在网上了解过的,专门出售二手书籍,杂志,CD, DVD的连锁书店,于是我快步穿过马路,然后开始在书店里涉猎。
果不其然,这里的书籍,大部分都以低于原价的价格出售,虽说是二手书籍,可大部分都是全新的,该是属于“多余出来的或者年份久远以后以低价出售”的“二手”的意思吧。以100日元出售的文库本也有非常多。
我漫无目的地看着,在艺术区,竟然让我看到Discover Japan编辑的草间弥生的特辑,于是我把它收入囊中,在书架上只剩一本了。接着,我走到文学区,在村上春树的专架上,看有没有我还能买的书。让我“沮丧”的是,这里有一本以低价出售的精装版的《海边的卡夫卡》,考虑到自己已经有文库本,就没有买了。
最后,在DVD的架子上,找到了QUEEN的现场演出的光盘。这对我来说可谓是来这间书店最大的幸运。可知如今在网上能看到的关于QUEEN的演出视频都是寥寥无几的,且大部分都是不清晰的。虽然我没有DVD机,可也无碍我先把它收藏起来吧。
2月13日
有了上一次来京都的经验以后,我决定这次去惠文社时,一定要早点过去,可最后,还是因为有很多事情,而推迟到晚上6点过才出发。幸好因为对道路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少去了很多彷徨的时间。很快地,我就到了一乘寺的惠文社。
我相信,无论过多长时间,只要这间书店还在的话,它一定就是我最喜欢的书店。虽然说不出为什么,可不知怎的,我就是喜欢它。它偏安一隅,安在于安静社区的某个地方,以温柔的灯光照亮周围,以包容的心态接纳访客,以诚挚的诚意挑选书籍,这一切一切都让我对它无比喜欢。
这一次,我慢悠悠地检视着它的各个角落,看看距离上一年,它有了哪些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书店的旁边新开了一间专门卖杂货的店铺,从惠文社的后门,可以通到这间杂货店的里面(当然它也有正门的)。
2月14日
这一天,白天去了奈良玩,所以回到京都已经很疲惫,晚上我到了酒店楼下的大垣书店看书。事实上,因为我住的酒店离这间书店只有几分钟的距离,所以只要有空我就会过去的。它也是连锁书店,在京都的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属于综合性书店,从文学,经济,管理,到学生考试辅导的各类书籍都包揽了。我喜欢它是因为上一次来京都的时候,我在这里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日文书和一个布制书衣,从那以后,开始了我阅读日文原版书籍的旅程。它对我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奇特的遇见,所以也尤为钟爱。
算起来,我去了大垣书店有4次左右,每次去都会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心仪的书籍。
2月15日
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体会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多么地重要。在这一天的前一个晚上,也就是14日的晚上,我纠结着15日是先到蔦屋书店呢,还是先出去玩,然后晚上再去蔦屋书店。可以前的经验告诉我,要去京都的书店,一定要早点去,最好是白天去(因为它们很早关门)。于是,15日的清晨,我早早地起床,然后到咖啡馆吃早晨,吃过早餐后赶紧走去蔦屋书店。跟着google map,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走了十几分钟以后,真的看到蔦屋书店了。它所在的地方,是京都较为出名的艺术区,周围有很多展览馆和美术馆。
进了蔦屋书店以后,在门口的显眼处,看到书店为梵高专门做了一个书展区,我疑惑这是什么日子呢,这么隆重的。认真细看上面的公告,才发现,原来,旁边的美术馆正在进行着梵高的展览,我乐坏了。在蔦屋书店呆了没多久以后,我就走到附近的美术馆去看梵高的展览(之后会另外写文章的)。
就这样,当天,我从蔦屋书店穿越到梵高的展览。这是我在出发以前没有料到的事情。要是我晚上才来蔦屋书店,那么我又要多安排一天的时间过来看梵高的展览。而就在这一天的早晨,我一下子实现了两个愿望。
要说蔦屋书店,我还是喜欢东京代官山区的,那个店面非常大,且种类齐全,连专门的唱片区也有。什么时候还想去东京代官山的蔦屋书店悠哉悠哉地呆上一天。
2月16日
在我出发之前,我专门看了几本介绍京都的杂志,也在上面看到了一些自己想去的书店,其中一间就是ホホホ座。不过,找到这间书店还是有点曲折的。
在这一天以前,有一天晚上,我跟着google map找这间书店,当google map显示我已经到了地方时,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间书店的标志。心想,即便关门了,店铺的招牌也不会关门啊,怎么会一点指示都看不到呢。就这样,我认为google map出错了。或者说书店早已经搬到其它地方,而google map没有显示出来。整个晚上我都在纳闷为什么。我开始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搜索这间书店的东西,然后照着它的地址在google map上对照,的确就是我走到的地方,为什么没找到呢 。
就这样,16日的下午,从外地回来以后,我赶紧走去google map指示的地方,果不其然,我看到了书店的招牌,而且也看到书店正在营业。真的很神奇啊。书店的招牌是一块布,估计在闸门拉下来的时候,把招牌什么的都关闭起来了吧。所以,那一个晚上,我什么看不到。
这间书店很小,非常小,可在这么小的地方,店主还可以划分出好几片实用的区域,这真让我惊叹不已。
容我拙劣地画一下,进门的右边是厨房(kitchen),左边是一处可供人坐的地方(cafe),再往前是三块书架(book),在书架的对面是卖CD和二手胶片唱片的地方(LP),在唱片与厨房之间,还有一个让人坐的地方(cafe)。
看书架上的书,大部分是二手书籍,可能是店主本人的吧。我细细地看着书架上的书,发现有很多河合隼雄的书,也有插画家大桥步的书,也有村上春树的书。看一个人的书籍,或许也能看到一个人的喜好和品味吧。
最后,我选了河合隼雄先生的一本书,以及一本台历。
2月17日
下午看完草间弥生的展览以后,我到河原町通逛街,看看还有什么可以买的。走着走着的时候,看到一间专门卖日本民艺产品的商店,里面的产品大部分都是陶瓷,这尤为地吸引我,于是进去看。把整间店铺看完以后,连带着看了在二楼正在展出的某位艺术家的陶瓷作品以后,我选了一只蓝色的杯子。
一开始我还纠结要不要买的,因为带着很不方便,但是我很喜欢它。我问店里的一位老太太能不能用盒子包装,一开始她衡量了杯子的大小后说有点困难哦,毕竟杯子有点大,可能没有适合的盒子,可过了一会,她又回到店里的仓库处,找了一块已经被完全展开的纸皮,她把纸皮组装成盒子,然后把杯子稳稳妥妥地放进去,最后,还帮我把盒子用包装纸包装起来,俨然有了一副礼物包装的美感。
这个杯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外表看起来挺普通的,可是往里面看,能看到底部有一圈一圈的花纹,越看越感觉人要被吸附进去似的。
勾人心魄。
这能看到造物者的心意。
看着它,让我不自觉地会想到很遥远的东西。
还有,它的蓝灰蓝灰的色调也非常地诱人。
从这间店铺出来后,本来是沿着回酒店的路走着的,可途中,又让我遇到了一间书店,它的招牌非常的醒目,说是“京都本地最大的书与文具的书店”。待我进到书店一看,果然如此,真的很大。
它的店铺在负一层。负一层主要是日文书籍,杂志和各种文具,而在负二层,有相当一大片区域是外国书籍,在一家书店里安排这么大的外文书区,真的需要很大的魄力啊。
最后,还是让我找到这本在其它书店都找不到的书。(我致力于收集和阅读村上春树的所有散文集)
关于书衣(书皮)
在京都的书店买书,还有一个让我心动的地方,那就是几乎每间书店,在收银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问,要不要给书包上书衣,此时,我都会“非常贪心”地说好。因为我觉得这是书店赋予书的某种特殊的质感,所以无论多少,我都喜欢。还有从书衣也能看到每间书店的审美。
布制书衣非常耐用,哪怕是每天拿在手上,也丝毫不见得会变旧。去年在大垣书店买的书衣,如今用起来,越用越感觉它与自己融合在一起一样。每天把它放在包里,拿在手上阅读,既是给书的保护,也是赋予自己的特殊的贴心感。
以前,逛书店虽说也是一种乐趣,可对它,还是有一种不能很好靠近的感觉。不过现在,真正认真阅读,且能从阅读中发现许多乐趣时,也同时发现,逛书店也成了一种能在书店里寻找某些东西的妙趣。
对我而言,越沉浸在阅读当中时,越会有渴求去发现更多的书籍,从而也渴望能更加靠近书店。虽然与Amazon相比,书店有它不太好的地方(往往想要找的书都不能在一间书店里找全),可是每间书店带给自己的体验,是网络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不能实现的。每间书店本身的设计,选书,书架的摆设,书衣的选择,宣传语的标识,服务的态度,书店的空间,店里的背景音乐......所有所有都会带给自己非同一般的感受。
在书店里看书,完全有一种悠游的感觉,把自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眼前只有书,手上只有书,心中也只有书。在书店里浸泡的时间,完全可以让自己忘记一切。
往后,无论到哪里旅行,我还是会不遗余力地去发现更多的书店,在书店里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悠游的乐趣。为此,我也会更加用心地读书。
阅读可以延伸无尽的未知,而未知也能引领自己去开拓更加宽广的世界。
18号,辗转一天回到住处,19号,我鲜少地一觉睡到中午的12点,现在身体还是很累。我不小心地瞅了一下手机上的记录,原来在京都的每一天,我走路的距离都在14-16公里之间,而在14号,恐怖的是,我在一天的时间了走了24.3公里。天啊,我都在走什么......
之后我还会写两篇文章记录其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