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图书馆,随手拿了一本散文,一看竟然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著作。平时,我也喜欢看季老的书,他的书总给我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读完甚是舒心。
这本《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主要围绕“糊涂”和“潇洒”两个主题,是从季老毕生散文挑选出来的佳作,最能代表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智慧。此书,一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季羡林老先生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考,对社会种种现象的看法,对追寻真我的要求、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
季羡林,祖籍山东人,早年留学海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文的几位学者之一。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每次读季老的书,使我有如沐春风之感。下面我浅谈一下,我对其中一些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01.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读书,可以拓宽你未来的路
张元济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是从继承和发扬前人智慧的角度来讲。读书的作用确实有如此巨大功效。
这里我想从小我,从一个人的生活说起,读书对个人的意义是怎样的。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从何而来,主要是通过读书。读书对每个人的影响可能因为个体不同,影响也不相同。
我认为读书确实是可以拓宽视野,多出几条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
通过读书,有人可以从商、从政、从教,读书就是这通往不同道路的通行证。
就像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对儿子说:我要你用功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为了让你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确实让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女儿有了选择工作的权利,不再只有务农一条路。
下面我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们那里的小村落,比较重男轻女,总认为:女儿是给别人养的,女儿读书更是无用还费钱。这是四里八乡不成文的封建思想。
好在我家父亲比较仁慈,我学习还不错,加上我向他表明,我还想上学的决心。老爸出于爱女之心,就顶着乡亲们的讥讽,让我和姐姐上了学。我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了大学。姐姐现在在读博,我是工作了两年,现在又读了研究生。
说到这里,我内心无比感谢父亲的支持。真的,是他,让我们有了看外面世界的机会。
然而,同村的其他同龄女孩,就没有我这么幸运,她们纷纷辍学,在家里荒废了几年就只能结婚、生子。我想,如果,我没有继续上学,也应该是嫁给邻家男孩,有了两个孩子了吧。每年回去,我那些小学同学,都已经是两三个孩子的妈妈。
读过大学的我,外貌看起来与他们没什么两样,无非是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可是,内心的不同,也许只有我自己懂得,我不是只能继承父辈的田地,只能选择面朝黄土背朝天。
因为读书,我有了可以立足城市的可能,也许工资不高,也许工作不是那么高大上,也许城里“居大不易”,甚至好多年的房奴。可是,我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
人生百年,过得不就是一种过程,活得不就是一种体验吗?我看得开,懂得知足常乐,所以我时常满怀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一切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我通过读书,这一条捷径,过上另一种生活。然而,我同龄的小学女同学,她们却别无选择。只能一辈子从村这头走到村那头,虽然现在可以进城务工,可是,这终究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体验不了城里人白领的生活。从始至终,生活的圈子还是两个村庄的范围。
读书,是普通人逆袭的捷径。这是我感悟颇深的哲理。
2.读书,让你有底气为自己而活
读书,还可以让你活出自己,不为别人而活。
前几天,一条50岁大妈自驾游的短视频火了。自驾游的大妈称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孩子忍辱负重到了50岁,不想忍受委屈了,想为自己活一把。大妈的举动,得到成千上万的网友支持,点赞。
人生百年,匆匆而过,不为自己活就是是白活。这样的道理,加上有这样执行力的,也许只能是读过书的人。
大妈是什么学历,我们不得而知。她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驾照,自己的车,她有自己的导航,自己的旅游攻略。我想应该是位读过书的老太太。
真的,不得不说,读书改变生活态度,知道日子是给自己过的。正是大妈肚子里有墨水,有知识,有眼界,才让她不屈服于丈夫,不屈服于家庭。因为,读书使她有自信,自己离开了丈夫,女儿,女婿,一样过得很好。自己可以选择自己不委屈的生活,自己有能力生活得很好,不需要取悦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
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这里我借用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表达一下读书的好处,全诗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也赞成开卷有益,望各位抽空也多读读书。
02.人间自有真情在
季老这里讲的是一对老年夫妻。男士是中国人,女士是德国人,他们婚后定居在中国,已经半个世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男主人突然离世,只剩下老妇人形影单只。他们的孩子都在德国定居。
孤单年迈的老妇人,在谁看来都会选择回到故乡德国,选择与儿女团聚,度过余生。
但是这位枯瘦如柴的老妇人,为了保留对丈夫美好的回忆,不愿离开他们共同生活了好多年的老屋,还有她丈夫生前酷爱的小花园。第二年初春,老妇人颤颤巍巍在小花园里种牵牛花种子。
稍微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就令人无比感动。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上去了,离婚率也飙升不降。很多人直言,根本不相信爱情。再看看这对异国夫妻,也许我们会懂得季老所说的人间自有真情在,只是我们阅历不足,见识太少。不要因为自己肤浅的认知,就盲目“冷眼看世界”,我们应该相信,世上还是重感情的人多。
这个纷繁复杂世界里,的确是,悲观多于乐观,丑闻多于美谈,金钱更是被吹捧的胜过一切。但是,请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你坚守本心,温情自来。
03.寸草心
看到“寸草心”,相信你也不禁心头浮现孟郊的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我很喜欢这首表达母爱的诗,它的每一句都在见证了母爱的行动,虽全诗中,面对远行的儿子,母亲没有一句嘱咐,但是爱全在这一针一线中。无言胜过千言万语。我们无从得知,是什么场景触动了耄耋之年的季先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怀念。
季老对自己的母亲记忆是模糊的,因为他六岁离家求学,尚未等到衣锦还乡,母亲就已经仙逝。他记忆中的慈母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他知道他外出求学的这八年,母亲日日夜夜盼着他回家,可是直到去世也没有见到儿子一面。
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对母亲是终生的悔,也是一辈子的憾。自古忠孝两难全,奉献了祖国,很难再侍奉双亲。这不是季老的错,这是自古难以解决的难题。
再想想我们是多么的幸福,父母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我们是否也曾思考一下如何回报一下自己的双亲。我们如何“报得三春晖”?
有时候,我心血来潮会对妈妈说些感激的话。她总是说:“做父母的,不都是这样吗?孩子,你在外面健健康康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我是个“玻璃心”,每次听到这话,我就溜出房间,独自抹眼泪。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渐渐的我发现,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是个绝美的爱的旅程。每次和他们出去玩一次,他们就会拍好多照片,回来了高兴好久,还会向亲戚邻居分享自己的旅游趣事。
于是,我决定,趁着他们还年轻,还爬得了山,下得了海,就多一起出去走走,可以不太远,可以省内也可省外,距离不是重点,全家总动员才是真爱,才是回报。
但愿帮助父母留住美,记住爱的旅程。
或许,当有一天他们再也走不动路了,还可以坐在摇椅上,看曾经一起旅游时,留下来的美好瞬间,相信这些充满回忆的照片,可以打发打一下他们诸多无眠的夜晚。
04.
读书、真情、母爱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无论你多大成就,无论你年纪几何,无论你失意得意,这终会伴你一生,给你现实苦涩加点糖,糖中加点蜜,生活酸甜苦辣咸。样样不缺,这三样,我觉得它们是生命中少有的甜。
愿你们珍惜每一个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机智如你,不妨看一下这本充满人生哲理与智慧的书,来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吧~
我是 米米的精神小屋,喜欢读书,专注个人成长,喜欢分享故事,喜欢谈点感悟。如果这篇文字对您有些感触,点个赞呗,支持下,您的支持,会是我坚持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