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 周纪0001-3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打心眼里不愿意给。段规就劝他说:“智伯贪财而刚愎自用,如果韩氏不给,他一定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得了土地,一定更加骄横,还会接着向其他人要。如果其他人不给,智伯一定会向他们出兵。这样,我们就能免于灾难,从而静观其变,伺机行动。”
韩康子说:“好主意。”于是派使者将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邑献给智伯。
智伯很高兴,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也不想给。
他的臣相任章问:“您为什么不给他呢?”
魏桓子说:“他不讲道理,无缘无故强占我的土地,所以我不愿意。”
任章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大夫们对此必定都很惧怕。我们献出土地,智伯必定骄傲狂妄。骄傲狂妄,就会导致轻敌。一旦惧怕他的人互相抱团亲近,联合起来出兵对付轻敌之人,那么智氏的性命一定长不了。《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公不如给他土地,让他骄傲狂妄,然后可以选择合适的盟友来共同图谋智氏。何必单独跳出来与智氏作对,成为众矢之的呢!”
魏桓子说:“对啊。”也献给智伯一个拥有万户居民的城邑。
周定王十四年(前455),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蔺和皋狼的土地,被赵襄子断然拒绝。这个地方是当时晋国西部的重镇,位于现在山西吕梁市的离石区。
智伯第一次遇到敢对他说“不”的人,顿时怒火中烧,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前去攻打赵氏。
赵襄子一看大军进逼,寡不敌众,就准备出逃。他问身边的人:“我该到哪里去呢?”
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修缮得坚固厚实。”
赵襄子说:“百姓修完城墙已是筋疲力尽,又要他们出生入死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协力呢?”
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
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与我同心协力呢!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领地,尹铎又待百姓宽厚,民众一定能和我们同舟共济。”于是前往晋阳。当初赵简子未雨绸缪,命尹铎悉心经营,施以仁政,积聚物用,为赵氏预留的这座退守之城,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智伯联合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三家共同出兵攻打赵氏,将晋阳城团团包围。赵襄子带领民众,坚守了一年多。
智伯下令筑起大堤,引来晋水,从东北灌入城中。
晋阳城里洪水滚滚,一片汪洋,城墙只剩六尺还没有被淹没,居民的锅灶浸泡在水里,青蛙随处可见。境况虽然艰难,但百姓同心同德,没有叛城投降的意思。
智伯坐车巡视水势。魏桓子居中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为他充当护卫,两人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智伯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让人亡国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桓子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暗中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他们意识到了危机,汾水可以灌魏氏的主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氏的主城平阳。
稍后,谋士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必反。”
智伯诧异地问:“你凭什么知道?”
絺疵回答说:“我以人之常情来做判断。我们调集韩、魏的军队围攻赵氏,等赵氏一灭亡,顺势而为,接下来就要处置韩、魏两家了。我们和韩、魏已经约定,灭掉赵氏后共同分割其地盘,现在晋阳城只剩六尺就要被大水没顶,城里缺衣少食,连珍贵的马匹都被宰杀来充当食物,破城已是指日可待,但韩、魏二人没有一点喜色,反倒面露愁容,心事重重,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
第二天,智瑶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想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
二人吃了一惊,辩解说:“这一定是卑鄙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出离间计,让主公怀疑我们韩、魏两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您想,赵氏的土地唾手可得,我们哪能放着现成的利益不要,却去干那既危险又没有胜算的事呢?我们并没有丧失理智呀!”
等韩康子和魏桓子前脚刚走,絺疵后脚就进来了,责怪说:“主公,您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这两人呢?”
智瑶惊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絺疵回答说:“我瞧见他们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我发愣,又匆匆忙忙很快离去,一定是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智瑶听完不置可否,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絺疵一声叹息,于是请求出使齐国,跑到外国避祸去了。
再说赵襄子,在城内焦急万分,又不愿坐以待毙,便派家臣张孟谈秘密出城,见到了韩、魏二人。
张孟谈说:“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氏,赵氏一旦灭亡,就该轮到韩、魏遭殃了。”
韩康子、魏桓子沉默了一下,犹豫地说:“我们心里也知道面临这样的结果。可是如果想做其他图谋,只怕事情没办好,计划就先泄露出去了,马上就会大祸临头。”
张孟谈说:“图谋出自您二位主公之口,只进入我一个人的耳中,绝没有旁人知晓,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两人终于下定决心,与张孟谈开始秘密商议,直到确定了行动方案,约好起事的时间,这才把他送回晋阳城。
一天夜里,赵襄子派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掉了智氏守堤的军官,扒开了大堤。晋水从决开的缺口中奔涌而出,排山倒海般灌入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士兵在酣睡中被惊醒,猝不及防,慌慌张张去救水,军中顿时乱作一团。韩、魏的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亲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
这一仗势如破竹,韩赵魏三军互相配合,大败智家军。随后,智伯惨遭杀害,智氏宗族全部被诛,智伯的领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得一干二净。只有辅果因为当初改了姓氏,脱离了智氏,方才得以幸免。这是公元前453年发生的事。
司马光评论
智伯之所以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不同,但普通人难以分辨,糊里糊涂地通称为贤,于是看错了人。
什么是才能呢?就是聪明、有洞察力、性格刚强、意志坚定;什么是品德呢?就是为人正直、处事公平、心态平和、做事恰到好处。才能是辅助品德的,品德才是才能的主导。云梦泽的竹子,质地特别坚硬,可要是不把它弄直,不给箭尾装上羽毛,就没办法做成利箭射穿坚硬的东西。棠谿的铁矿,大家都夸它特别精纯,但要是不经过熔炼铸造,不打磨锋利,就不能做成兵器去攻打强敌。
品德和才能都具备的人,我们叫他圣人;品德和才能都缺乏的,就是愚人;品德超过才能的是君子;才能超过品德的就是小人。选拔人才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那宁可找个愚人,也千万别用小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君子会用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却会用才能干坏事。用才能做好事,那好事能做遍;用才能干坏事,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愚人就算想干坏事,可因为缺乏头脑,能力又不足,就像小狗扑人,人总有办法对付它。小人既有足够的智商来谋划坏事,又有足够的力量来付诸行动,就好比如虎添翼,危害能不大吗!
品德好的人让人尊敬,有才能的人招人喜欢,对喜欢的人容易亲近,对尊敬的人反而容易疏远,所以选拔人才的人常常被某人的才能迷惑,忘了去考察他的品德。从古到今,国家的奸臣,家族的败家子,因为才能有余、品德不足,导致国家灭亡、家族衰败的多得数不胜数,又不光是智伯一个人啊!所以,那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的人,要是能清楚分辨才能和品德,明白选拔人才的先后顺序,还愁找不到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