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我们的学习还是创业,要更多去经营我们的弱连接。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经营我们的弱连接,让它为我们的人生的成长以及工作、事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动力。
首先我们必须有专长,一家公司需要有定位,一个人也需要有定位。
我把过去十多年来我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创办成为易效能的系统,并组建了易效能的公司。
在过去的3年多以来,我一直在这个领域耕耘,不断进步,让它成为我的优势,同时我树立了一个更长期的目标。
所以我今天也要特别建议你,你要在你所有的学习,所有的成长的经历当中去找一个,最多就只能一个,这叫专注其中。
然后你要不断地研究,形成你的优势,因为这是你的基础。我们必须对别人有价值,我们要成为信息的输出者。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输出,那我们就成为了网络当中的交换机。
交换机有交换的功能,它也有组合整理和分发的功能,所以这是第一个方面,叫专长,是经营弱连接的基础,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叫分享,你一定要广泛地去分享,量越大越好。
有个理论叫长尾效应,你能够服务的人群越多,你创造的价值越大。
95%的价值来源于你的数量,而不是你的质量。
早期我在北京给很多人讲课,其实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人,慢慢的我扩展到了全中国,是线下的课程。一年做到了1000多人走进课堂,但其实是非常非常慢的。
后来我就利用了线上跟线下的结合方式。
我利用了腾讯网、跟谁学进行课程的直播,一次几百人,最多达到了2400人,一年算下来达到一万人,是过去的十倍,其实这也很慢。
我就想怎样才能更快呢?
所以我就开展录播,先从视频的录播开始,我把视频录制了两节30分钟课程,把线下课的精髓录制下来。
为了奉献给很多人,我采用了这种录播的形式放在优酷网上,结果没几天就几十万,到最后达到一百多万的播放量,这样进展的非常多。
在这之后,我就想怎样才能更快呢?我采用了录播的形式,才有了今天的喜马拉雅。
短短的不到3个月的期间,下载量达到了300多万。
所以我们讲分享越广泛越好,越广泛,带来的价值越大。
第三部分,我们谈的是有效的接触。
有个理论叫12次接触理论,这个接触,必须是有效的,最终才能把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转化成为弱连接。
我也是有层次地去实施一点。
在我的线下课两天上完之后,我组建了一个教练的系统,利用90天的时间去帮助大家,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行为与习惯,同时也奠定了同学们跟我、跟易效能公司有更紧密的感情。
线上课的平台,我也同样非常关注互动,因为我深知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能够形成一定的关系,哪怕就是弱联系,也必须经过12次有效的接触。
比如说我在直播198的课程,我一定会组建微信群,让大家在微信群里面互动,以及为大家提供作业,这种反馈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大家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好。
到更广泛的规模,比如到喜马拉雅,有更多的人来听,我会利用喜马拉雅的平台做评论,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在评论当中跟大家互动,让大家给我评论,其实这就是一种交流,所以非常感谢大家在这里面跟我的互动与交流。
如果你有进一步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交流。
缩小一定的规模,比如我们在喜马拉雅的198付费的课程,同样组建了微信群。
有聆听,有理论,有指导,有互动,有作业,有模板,大家必然就学得更好。
其实,我就是愿意帮助更多人学会,而不只是聆听到课程。
第四个部分,我们谈的是反馈。
正因为我非常专注于积累自己的优势与专长,同时能够不断的分享,并抱有服务他人之心,跟他人广泛的接触,我就赢得了弱连接强大的系统。
所以我在做什么事情或者需要得到什么资讯的时候,我的反馈系统就非常强大,这是第四个模块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前三部的基础之上。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经营自己的弱连接系统,有4个关键字,请你记住---专长、分享、接触与反馈。
我隆重地建议你一定要去找到一个你的专长,如果你现在没有,那就慢慢去培养它。
第二,要不断的去分享,越大规模的分享越有价值。
第三,在分享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注重自己的输出,更重要的是,要与更多的伙伴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接触。
第四,你要从大家的身上不断地去获得反馈,成为你成长的动力。
最近几期我们都在谈人际的效率,一个人的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际关系,这是卡耐基的名言。
能力我们要培养,而且我们要找到专长与优势。
关系我们也要维护,首先我们要维护的是强连接,因为强连接是我们情感的基础。
弱连接也很重要,因为弱连接不仅能够提供资讯和有价值的消息,更重要的是,他是强连接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我是如何具体地透过工具来进行人脉的管理。
工具很多,而且一直在进化。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一直在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管理人脉。
今天我就来分享重要的、有价值、有意义,我经常用的一些方式。
第一项就是联系人。
每个人手机里都有很多联系人。
但是如何把手机、iPad、电脑中的联系人关联在一起?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我选择苹果,因为它可以同步。
我在手机上输入手机号、邮箱或者在电脑上输入邮箱,我的手机、iPad、电脑就可以自动同步和共享。
有一个可以同步、共享的联系人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项是名片的收集。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场合收集到很多朋友或者新认识的伙伴的名片,我们可以利用“名片全能王”进行管理。
名片全能王是一款APP,它有拍照,识别的功能,非常强大。
还有分组的功能,同时可以存到我们的系统联系人。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名片放在名片全能王里面,可以快速地给大家。
名片全能王还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功能,我们可以把几张名片同时拍下来,并把名片上的信息,整理好,通过邮件发给刚刚拍下来的所有名片上面的邮箱地址,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
第三项,你一定要对联系人进行分组。
早期,我使用的分组的软件叫做“给力联系人”,后来好像这个不一定能够使用了。
大家可以在尝试找一找。
总之,你的联系人一定要分组。
可以把你的联系人分成同学、老乡、贵人、常联系的、不常联系的等等,一定要分组才有价值。
我们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人,正如每天要做大量的事儿。
如果你学好了易效能,要知道我们不仅仅要收集,还要整理,然后要做到重要性排序,这就是要事优先的理念。
对信息我们同样进行重要性的排序与整理。
第四项,我们目前会利用大量的社交工具,比如说微博微信。
我认为微信更有助于去建立人脉系统。
我们越广泛的跟人互动,就越容易混乱,所以我们的微信一定要进行整理。
那我的经验是什么?就是要对微信进行经常性的更新与删除。
我们更新的是微信上面人的名字一定要加备注。
比如说某个同学参加了易效能某期班,我一定会给他加上备注是G99-某某人,这样我一看就知道他是99期的学员。
同时我也在跟他互动的过程当中也会了解到,他是哪里人,他上过什么其他的课程,或者他有环球旅行的愿望,我一定会备注,以便以后及时的去通知他。
所以名字加备注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里面还有一个标签,我不经常使用,但有的我也会加上。
因为点开标签再找到人就比较慢,如果我们看到人的名字,前面加备注,就非常容易地知道对方跟我们之间连接的一个状态。
对方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就很容易的知道,他跟我们的关系,我们也根据这些关系快速地进行回复。
我们不容易记住每个人的细节,这样的备注有助于让我们快速地记起来,快速地互动,所以备注真的是太好了。
另外,我们需要抽一个时间,把微信中没有互动的及时删除掉,或者你开始去跟他互动,要么删除要么互动,不互动留下来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要互动,根据互动的过程和信息进行备注,这样才能有助于下一步跟他的进一步的联系。
所以我对微信强调的是“备注”。
第五项就是对人脉的删除和整理。
在我们的联系人、名片全能王、微信甚至更多的社交软件当中,许许多多的人不整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今天我要强调的是,你一定要运用易效能的理念,除了你能够收集这些数据,你一定要整理。
那怎么整理呢?
就要根据这些人脉对自己的贡献的程度,把不重要的删除掉,把暂时用不上的放在一个将来也许的地方,把一定要联系的、经常需要联系的进行细致的分类。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人生也不在于管理多少人脉,而是在于如何让这些人脉发挥价值与作用。
所以一定要记住,删除、删除再删除,整理、整理再整理,并利用之前我们谈到的同步和分组,要把这些联系人发挥最大的功用。
因为只有分组我们联系才方便,我们才能进行周期性的回复与联络。
第六项,我要让大家养成非实时沟通的习惯。
实时会造成对自己的干扰以及对别人的干扰。
比如你发微信别人要马上回,或者很多很多人能给你发了微信,然后你要及时就回,满屏的红点一直等你回复,你就很难受。
你如果学过我们之前的课程,我们讲过番茄工作法,25分钟你不看微信,是不会死人的,所以你要养成非实时的习惯。
我经常会跟大家讲,我一定会回复你,但我不一定会实时地回复你,我会在一天之内去回复大家。
我经常在上课,经常在开会,经常在吃番茄钟,只有停下来的时候,我会去非实时去回复大家,其实大家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久而久之,大家会认为这种方法很好,甚至也在用。
第七项,你要经常利用会议,利用集中的沙龙跟很多人去互动。
第八项,那就是你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为别人创造价值,这是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