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行那么多钱?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一部分宏观经济。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我们社会的整体产值不断增长,经济不断繁荣,其实是因为钱在社会中不断流动的结果。
举个栗子
让你明白经济流动的原理:
某人用500块找我买了20只鸡,我有钱了之后于是用这500块找我朋友买了1头牛。
然后我朋友喜欢吃鹅,他有了钱之后就用这500找某人买了10只鹅。
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了500块,但其实是原本的500块在3个人当中完成了那一次流动。
而因为这次流动呢,社会就多了10只鸡,1头牛和10只鹅。
这就是钱在流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而这种流动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的市场经济就由这样大大小小的流动组成。
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越快,社会增加的产值也就越多,国家就会越繁荣。
相反,货币流通低频或者被阻断,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放缓甚至衰落。
我们所经历的新冠疫情的日子也是这样。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觉得在家待着没什么损失,但对于国家角度,人人不出门,那就没有消费,货币流通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的整体产值下降,企业就没这么好过,没有现金流,大企业有储备现金还能够挺一挺,而一些中小企业可能直接面临破产。
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就会裁员或降薪,而收入的降低,那就必定会缩减开支,这样导致消费就更少了。
货币流动变得更加低频,从而陷入一个恶性闭环,这对国家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
之后国家开放地摊经济,一个层面是为了去库存,另一个层面是为了拉动就业,促进经济的流动,这样大家应该能明白了。
美国遇到的经济危机,其实也是一样的原理。
人们都不出门消费,货币流通就出现了问题,加上原本的经济泡沫,石油大战,就导致了危机局面。
政府想要缓解危机,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
印钱
自己印钱给自己花
美国政府3月份通过了2.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法案。
美联储疯狂印钱,再把这些钱输血给各个企业,接着直接给美国成年人发放1200美金。美国人拿着钱就会去消费,于是经济重新开始流动了。
这也与我们疫情之后,各地政府大量发消费券是一样的原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经济再次流动起来。
可能有人问了:
那凭什么美国发钱,咱们就发消费券?
只能说国情不同,美国人储蓄率低,不喜欢存钱,有钱就立马会去消费。
但咱们中国人喜欢存钱,给咱们发钱很多人估计直接存银行了,等于没发,没有拉起经济流动。
但,美国这次印钱这事,其实做的非常BYL(不要脸)了,因为这些超发出来的钱,最终却是全世界帮美国擦屁股。
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它超发多少,其他国家的货币就得跟着超发多少,不然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会贬值。
以我国为例
我们国内很多做外贸出口的企业,商品出口海外,对方会用美元来付款。
但美元在国内是不能用的,所以企业又会把这些美元拿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能用。
由于这些钱是国外进来的,所以咱们的央行就要印等额的人民币去给企业进行兑换,这些收上来的美元就成了我国的外汇。
外汇的量其实是非常大的,央行也就被迫要印大量的人民币与之兑换,这些加印的人民币也就自然流通到了市场,造成通货膨胀。
美国不断印钱,导致的将是全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吸的是全世界人民的血。
实际,各个国家在应对一些经济问题时,也都会用印钱的方式来缓解,但是会保持好一个平衡,否则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就是个典型例子!
10年前津巴布韦通胀最严重的的时期,钱贬值严重,买东西需要背着一袋子钱去买。
而交易因为钱太多,都是用公斤来称钱,或者用尺子量钱的厚度,甚至有商家连尺子都不用。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拿着一袋子钱去买猪肉,问“老板猪肉多少钱”, 老板直接给你拿手一比,你体会体会:
“na,大概这么厚”
印钱其实是一种国家调控经济的方式,但其势必或造成通货膨胀。
对于普通老百姓,我们知道的是通胀会不断稀释我们的钱,但仅仅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
一个可能有点残忍的事实:
每一次通货膨胀,其实都是一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而我们的贫富差距也在这一次次再分配中被不断拉大。
请问:
我手上有10块,你手上有100块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谁的损失最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100块的人更亏,因为你手里的钱更多,被稀释掉的钱也就更多。
但真正的现实当中,却是拥有100块的人,钱越来越多;而只有10块的人,钱越来越少。
例子中的我对应社会上的普通人,例子中的你对应社会上的富人,或者说有一定资产的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2个:
1. 对存款的运作不同
其实通胀相对于富人的损失并不大,因为他们大多具备经济意识,早早的把手里的钱转化成房子,黄金,基金等这些可以增值亦或保值的资产。
通胀发生时,这些资产会随着通胀一起上涨,这就等于他们的钱在通胀中装上了护甲,所以并不会有太大损失。
如果收益跑赢了通胀,反而还能增值。
而大部分普通人由于缺乏投资理财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只好把钱存银行或存YuEBao,但利息很低,远远跑不赢通胀(7%)。
(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YEB其实就是货币基金,很多平台上都能找到币YEB收益更高的货币基金)
所以手里的钱只会不断的贬值,这就等于让自己的钱在通胀中裸奔。
2. 负债就是财富
很多有一定资产的人往往都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
负债就是财富
为了看明白这件事,需要先了解货币的传导过程:
1. 央行印钱,然后会把钱放给商业银行。
2. 商业银行拿到钱会给企业和个人放贷。
3. 企业拿到这些钱会用于运营开支,比如进货生产,广告推广,发放工资等等。
这样,钱就通过传导流入市场,发生通货膨胀。
谁能最容易先拿到这些钱呢?
答案是富人,或本身拥有一定资产的人!
因为他们有资产或抵押物,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回报性,会优先把钱贷给他们。
企业拿到钱会用来投入生产,也会有很大一部分自己留下来,拿去投资 - 房产,高收益理财,基金等可增值的资产。
其实有不少企业账上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拿去买理财产品了。
因为企业本身就可以拿到更低息的贷款,假如 4.x 的利息贷款出来的钱,去找一个高过 4.x 的理财产品是一件简单的事。
只要来回一转手,中间差额其实都是净赚。
另一个层面,货币的传导需要时间。
刚流入市场的钱并没有产生通胀,那么第一批拿到钱的企业,把钱花去出的时候都是按当前的物价计算的,等钱到了普通人手里,通胀就已经发生。
拿到钱的普通人就需要按照通胀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些商品却是通胀前的成本去生产的。这样一分析,你是不是感觉有点不适?
再次理解一下,负债就是财富
通胀率在我们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过,大概是 7% 左右,而在银行获得的贷款利息,完全是低于通胀率。
富人通过抵押资产在银行获得更多的负债,随着每年的通胀,货币贬值,这些债务会被通胀不断稀释掉。
后面实际的还款压力会越来越小,所以低于通胀率的债务本身对通胀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很多普通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意识,多数对于负债往往是有着很大的恐惧感。
再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你现在有100万,要去买100万的房子,你会选择怎样支付?
A、全款购买,一次性付清100万
B、首付,剩下分30年还,得多付60万利息
估计有人会说了,我又不是弱智,一个100万,一个要160万,我当然选全款啊!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房贷其实是大多数普通人这辈子极少数能够大规模对抗通货膨胀的机会之一了 。
房贷的利率基本是在 4.x% - 5.x% 之间,绝对低于通胀率的 7%, 也就是你往后的每次的月供是在不断贬值的,而那你的收入会因为通胀不断上涨。
你是否看明白了这点。用不断上涨的收入去还不断贬值的房贷,到后面只会越来越轻松,越划得来。
如果你具备投资经验,剩下的70万你还可以用来投资产生收益。
之前国家还没出限制政策的时候,有人拿一套房子的钱,付3套房子的首付,这本质上就是用杠杆的方式继续投资房子。
后来的故事呢,就是 赚了很多钱。
但现在行不通了,政策限制。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买房能多贷款就多贷,分期时间越久越好,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在我的公众号里,也给大家推荐了一些入门的书单,可以参考,之后也会有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ErQiu蛋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你的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