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传,看到了朱安的故事。
去找和她有关的记录,很少。
想来若非鲁迅,可能她便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淹没于历史云烟。
然而因为鲁迅,注定了她的不寻常。
1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妻子。
他们的结合,是父母的意愿。
门当户对,她长他三岁,外人看来,再好不过的婚姻。
却不曾有人想过他们之间的差异。他上新式学堂,崇尚西学。而她,却是一个纯粹的旧式女子,小脚,目不识丁。
他不想要这个婚姻,跑去日本留学。
婚姻一拖再拖,却终于在订婚7年以后完成婚礼。那一年,她已经28岁。
新婚,他却不肯理她。他是在日本接到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才回来的。他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对于这个妻子,他只能接受,但是他同样不想违背自己的心。
朱安知道他的不满意,却满怀希望,觉得自己终究会打动他。
却不料,她对他的追逐,竟是一生无果。
即使后来她与他在北京同一个屋檐下,婚姻,对于他们而言,仍是死水一潭。
朱安是孤独的,鲁迅同样是孤独的。
他不能抛弃她,休了她,她便如同被“退货”,生生的让她没有活路。这是他的道义。
他给她稳定,病了也带她去看医生。
而朱安,她默默奉献,秉承丈夫是天。她女红出色,持家有道,但是他说的话,她接不上,她也无法理解他的困惑与不安。
她竭力想做个体贴贤惠的妻子,她努力想跟随他的脚步,最后却发现都是徒劳。
她爱他,至死不渝。甚至在许广平出现以后,她发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她为自己难过,却接受了一切。
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句台词至今记得:再善良的女人也不会允许丈夫爱别的女人,除非她爱你超过爱自己。所以她才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
对于鲁迅,朱安便是如此。以生命爱着他,甚至临终前,还说希望葬在他的墓旁。
2
对于朱安,我深深的同情,却不免替她可惜。
她处于新旧更替的时代,有机会打开自己的视野,去接受更多的东西。
出身于妓院的潘玉良能够从中走出,追逐自己的梦想,去读书,甚至去留学。
与丈夫离婚的张幼仪,坦然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
但是,朱安,哪怕她的妯娌是个日本人,她却不曾想过去探索那个虽然陌生但充满各种变化的世界。
作为旁观者,我很想假设,倘若当订婚之后,朱安如鲁迅嘱咐的那般,“放足,进学堂”,接受新的思想,他们之间的距离会不会就不那么远?
可惜,她始终活在她熟悉的世界里,鲁迅就是她的全部。
面对鲁迅,她总是卑微的。却不知,精神世界的不同,即使她低到尘埃里,也不会换来他的怜爱。
鲁迅写《伤逝》,子君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才是他喜欢的女子:独立向上,追求自己的人生。
可惜,朱安不是。
看过冯骥才的一段话: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写一字决别,言一梦长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好美的辞藻。
如果是我,我只想说一句话:我爱你,你懂我,我们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