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待恐惧的态度,决定人生的广度

喜怒哀惧,人之常情。

恐惧是情绪的一种,虽然给我们的感觉并不好,偏负面,但它的作用不可替代。

常年生活在恐惧中的人,自然会千方百计远离恐惧。但依然有不少人,生活平淡的同时,总要去鬼屋、密室找点乐子,刺激肾上腺素的生发。

足见,恐惧这种情绪也符合身体或精神的某种需要。

当然,这是理性讨论恐惧的客观作用。

我们人哪有那么多理性的时候。面对汹涌的情绪时,我们大多被其裹挟,感性成疾。

人生来有逃避的基因、逃跑的种子,我想,这也许就是儿面对恐惧无法处理带来的递延作用。

一不注意,就逃跑了一生。

佛家有句话:烦恼即菩提。

能悟懂这句话深意,并转化为自身智慧的人会发现,世上无难事,没有什么值得焦虑恐惧。

最小的时候,能留在我记忆里的恐惧,是怕狗。

那时,我母亲信奉恐惧教育,为了让我少受点自然灾害,便将狗这种生物塑造成地狱三头犬那样恐惧,似乎只要碰一次我的小命就完了。

一切,都是因为被狗咬会得狂犬病,而狂犬疫苗很贵。

生怕教育力度不够的她,好心地给我买了一本魔幻主义小说。

那本小说里一个角色,被疯狗咬了,然后狂犬病发,样貌非常恐怖,不停排出狗形状的血块,最后身体爆了身亡。

就在我几岁那时节,“狂犬病”三字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靥。我走路怕狗咬,路过医院门口就想起小说里狂犬病人恐怖的结局,睡觉做的噩梦内容也多与狂犬病有关。

经常,我在梦里知道自己得了狂犬病,在死亡的绝望中从床上惊坐起,才慢慢缓过劲来。

这是我与恐惧之间的不解之缘。

现在,我早已不怕狗了,也觉出了狗的可爱,可儿时的惊恐万状,我偶尔也会回想起。

其实,当前状况下,我们的一切恐惧与我儿时怕狗何尝不是一回事呢?

恐惧来源于无知,起发于幻想,是人制造了一个囚笼,把自己的心牢牢捆住,不得自拔。

只有明白如何处理恐惧这种情绪,人才有突破困境的大力,情绪自主,身心自在。

我们要永远记住“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深意。

同样是面对烦恼,如同感觉某个地方躲着鬼。

如果你头也不回地逃开,那个鬼就永远印在你心里了。

而如果你感觉到某个地方有鬼后,不在乎那个地方有多黑,又多幽静,似乎潜藏危机,大胆地一脚踹开封闭的大门,把一切看个明白。

这样的话,恐惧会如艳阳下露珠,顿时消散无影。

因无明引起恐惧,因坦然面对而心光朗然,这就是烦恼即菩提的原理。

面对让自己焦虑担忧的事情,永远不要下意识相信它给你带来的所有麻烦灾难是真实的,是将来会真实发生的。

即便部分预测变成了现实,也不要相信你的感受是真实的。

真当事情变化时,你会发现一切早与你当初的幻想截然不同了。

没有一个烦恼是真实,没有一个恐惧会永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