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默_言在她的文章《伤感》里说道:“我承认我一直都是一个伤感型的人,信星座的人说天秤座都是这样,做事优柔寡断,性格多愁善感。”
似乎大家都觉得多愁善感并不太好,就像《红楼梦》里,大家往往更喜欢洒脱豪爽的史湘云,而不是悲春伤秋的林黛玉。
我倒是和大家看法不同,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作家,她必须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感情的触角也必然比别人更敏感,更能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比如秋天,一片叶子落下来,飘到我头上,像我这种粗线条的人,肯定随手把树叶扔了,撑死也是感叹一句,这片树叶有点黄。
而多愁善感的人会从一片落叶,联想到很多事情,比如生命起伏,四季的轮回,又或者以前与落叶相关的记忆,洋洋洒洒就能写一篇美文出来。所以,默言的散文一直就写的非常好,就像林黛玉,她也非常有文采,是一样的道理。
我有个同事,她是编剧专业毕业的,文采相当好,但是她却不愿意做策划,她想当AE(客户主任)。广告公司的AE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她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把需求准确地传达给设计和策划,从而完成创意方案。在完成方案之后,如果项目不太大,我们公司AE就自己提案了。客户如果提出修改,那么这个流程就要再来一遍。
我这个同事,就是一个比较多愁善感又有些内向的人。作为一名AE,你到了客户那里自然不能直接就谈工作,总是要寒暄几句。遇到特别健谈的客户,她就非常头疼,每次都是尬聊几句就无话可说了。
令人意外的是我们的客户都很喜欢她。因为她虽然内向,但是心思细腻,做事情方方面面都想的很周全。她虽然不善言谈,但她对客户说的每句话都能仔细听,不抢话,也不妄自判断。加上她本身就是编剧出身,对于客户提供的文字稿件,往往有更好的规划和建议。
通过我刚才举的两个例子,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生活中很多“我觉得”,真的是偏见。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下定义。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换个角度看看,一切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