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谈美食的文章,勾起我写写美食的欲望。美食在每个人的味蕾上呈现不一样的感觉,酸甜苦辣,皆有人喜欢。有人喜欢“精耕细作”,有人喜欢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每个人的心里对美食都有不一样的记忆。
母亲故去多年,母亲腌制小菜的手艺堪称一绝,只是因为走的早,我们兄妹三人都未曾学得母亲手艺的半分,实为人生之遗憾!
今天写这篇腌小菜也是仅凭记忆记之,几不可能不差分毫,也只能勉强为之了。
每逢初冬,正是雪里蕻上市的季节,雪里蕻和大白菜一样是过去每户人家都会腌制的一种蔬菜,那时还没有大棚蔬菜种植技艺,一到冬季几无蔬菜供应,全靠腌菜对付。家家户户初冬腌制,隆冬食用。雪里蕻又属腌菜中的上品,中午抓上几棵,加点肉丝炒炒,是一道虽普通但却鲜美异常的下饭菜。有的人家仅把腌好的雪里蕻切碎成沫,早晚佐食稀饭米粥,也极其可口。
母亲腌制的雪里蕻又和别人的不同。
母亲总是挑选那些棵株矮小,茎叶鲜嫩的,虽价钱比那些老的要高出一些,但腌制过后口感更好。雪里蕻买回来后,要放冬日的睛阳下晒上一天,初冬的阳光虽明晃晃地刺目,但却并不激烈,就是晒上一天,茎叶也并不枯萎的厉害,只是原来挺直的棵株现在有点软瘫。晒过以后的雪里蕻再用清水洗净,并放在阳光下吹干水气,然后就可以进行腌制,家里的木盆这时就发挥了效用,母亲先是放上一层菜,然后再洒上一层盐,盐一定要那种未经精制过的粗盐,然后如此反复,只到菜全部码放完,菜码放完以后母亲会搬块石头压在菜上,以期腌菜尽快“出卤”。菜、盐是按一定的比例称配好的,而母亲故去,我们都未曾学会如何计算。
雪里蕻腌制一天一夜以后,还要翻转一次,这样经过几天翻转,雪里蕻里的水份就会被腌制出来,俗称出卤。这时的雪里蕻还保有原来的颜色,然后就该装坛子封存,过段时间等雪里蕻的颜色变成咸菜绿色就可以食用。
出卤以后的雪里蕻,母亲会把一部分装坛封存,另一部分切碎备用。雪里蕻切好以后,母亲会在火炉上炒制黄豆和花生米,年少时物资贫乏,母亲炒制黄豆或是花生米时的香气,总是勾的我们垂涎欲滴,会乘母亲不备时,偷着从锅里抓一两粒放进嘴里,而刚从锅里抓出来的黄豆或是花生米烫得我们不断地吐舌吹气,有时手伸得早了,黄豆还没熟,到嘴里一嚼一嘴的豆腥味,我们又忙不迭的找地方去吐。母亲这时总是笑着骂我们:让你们偷吃!却也并不真的责罚。
炒好的黄豆,花生米凉透以后,和母亲先前切好的雪里蕻碎沫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放进一个小口的坛子里,扎紧坛口,过些时日就可以取食。母亲称这个过程叫“发”,母亲总是说,让菜“发一发”。
“发”好的小菜,开坛时既有炒制过的黄豆和花生米的香气,又有腌制过的雪里蕻鲜香。黄豆和花生米已经不再酥脆,进口异常有嚼劲,雪里蕻却“嘎吱嘎吱”嫩脆,三样东西都失了本味,可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鲜美异常,成了我们家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家常美味!
腌好的小菜,母亲总是会给亲戚家都送些去,让他们也尝尝鲜,我舅舅到现在都常念叨我母亲当年腌制的小菜,只是斯人已去,美味成为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