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号主真难搞!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小鹤卿
大家好,这里是小鹤卿。
1
朋友茜茜一周前刚刚竞聘当上小助理,兴奋的感觉还没过,就已经开始叫苦连连。(为后文做铺垫)
“怎么会有这么扣细节的人啊。”
“这个排版已经反复修改N次,居然还说不行。”
“为什么还要让我每周复盘工作。”
总结下来,这几句话只想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号主真难糊弄!(总结分析)
茜茜其实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列举分析)
那些做事效率高又有能力的大助理,理应得到很高的工资,她虽然羡慕,但不嫉妒。
她选择当小助理就是想做一些无脑操作,出卖自己的时间换钱,虽然收入很低,却轻松自在。(细致讲解具体分析)
其实不只是她,很大一部分人都曾在某一时刻萌生过这样的想法。
因为自己没有野心,不愿付出努力,又或是能力不足害怕被否定时,只好选择降低自己的预期收入。
2
我在刚接触自媒体写作时,也没太把它当回事。
没有系统地做过计划,比如多久读完一本书,计划每周输出多少文章,积累自己的标题库、素材库、金句库等。
通常就是有灵感才写出来投稿,没想法的时候甚至可以停笔一个月。
只要文章过稿可以获得稿费,无论多少都可以接受,没有也觉得无所谓,反正就把写作当成兼职而已。
我一直秉持糊弄的心态,也陆陆续续过稿不少文章,拿到过单篇100元的稿费,还有幸成为某个公众号的签约作者。
这点成绩令我沾沾自喜,认为即便不了解写文的框架,不去拆解别人的优秀文章,依旧不影响我写文赚稿费。(开始思考)
我也很不理解有些作者为什么会参加一些话题征集,去复盘自己每月的写文情况,或者写下下个月的计划。
但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拿过100元的稿费,很多文章也被接连拒稿。
终于,我写的文章全部变成了废稿,一文不值。
当我一次又一次选择降低对稿费的要求时,我自身的写作水平也在随之减弱,直到终于无法达到任何平台的标准。
我已经逐渐丧失精益求精的耐心和决心,做事只贪图轻松省事、得过且过。
这充分体现在对文章的不求甚解上,常常读过一篇文章,很难用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文章的好坏,只能通过去看阅读量和其他读者的评论。
3
对于自己写的文章更是如此,只能通过过稿和没过稿来判断文章的价值。
一篇被录用的文章,我会觉得好,但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
一篇被多次退回的文章,我会认为它很差,却不知从哪里下手修改。
直到一次机缘巧合,我看到别人拆解了我曾经的过稿文章,真正第一次通过别人读懂自己的文章。
回想当时自己并没有掌握选题的把控、心理矛盾的刻画和框架的运用,只不过是歪打正着,才成就了那篇文章。
就像以往的每次投稿,似乎并没有胸有成竹的底气,只有像买彩票一般的忐忑。
我对自己的文章缺乏把控感,更多的是在依靠运气。
糊弄了半天,最后糊弄的是自己。
4
其实,现在网络很发达,利用主业的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有机会赚到一些额外收入。
可因为心态的不同,有人始终在做廉价的兼职,有人却把兼职做成了副业。
比如,有人一开始只是个写手,但慢慢做成了审稿编辑,有知名度后又推出了写作课。
比如,有人一开始只是个小助理,学会更多技能后成为大助理,有一定积累后自己成为公众号号主。
但也有人一直在写稿,一直在做助理。
我并没有说持续做同一件事不好,但总不能一直在原地踏步吧。
兼职也好,副业也罢,既然花费宝贵时间去做了,为什么不把它做的更好一点呢?
用糊弄做借口,又能自欺欺人几次呢?(金句)
在行业动辄被颠覆的时代,谁都说不好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无论哪种机会摆在面前,都应该不遗余力地抓住,更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兼职或副业,倒逼自己成长。
无论是成为下一个把副业做成主业的人,还是找寻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总该有点收获吧。
这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别再得过且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