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约了十点的咨询师,我需要在九点半以前做完核酸,收拾妥当。
昨晚的睡眠很不好,腿疼了半宿,很清晰的右腿。当我敲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右腿再次开始了疼痛。我不知道是否跟我昨天的事情有关,我做那些决定,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
我感觉有一些累,有一些疲惫。好像正如咨询师所说,我不允许自己松跨下来,我是绷着的,我总是说,软弱给谁看?事情都得靠自己来解决,来面对。
那本关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书,买回来许久了,一直未曾翻开过,就在昨天,彻底读完,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确实是用了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了一个心理学并不精通的我一个道理,通过心理咨询,人会变好,只是你必须是自愿想要变好的。是的,我想要,我确定。
儿童自我状态包括: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而我属于适应型儿童。
父母自我状态:挑剔型父母,生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挑剔型父母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再监督我们的行为,它就像一个法官,一直在控诉着别人,给我们定罪,顺理成章的处罚我们,这是我们潜移默化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如果想要过的更好,不再惩罚自己,唯有放过自己。
成人状态:只有了解清楚,自已的儿童自我状态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放下这两种状态,才能慢慢走近自己的成人状态,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蛤蟆先生通过十次的心理咨询,顺利的从抑郁状态回归到有力量的自我状态。他重拾信心,有了自己的规划,并能随时随地的觉察到自己。
故事的情节很通俗易懂,适合我这种喜欢故事的人。在这个当下看这样一本书,也或许是对我有什么寓意吧。
咨询师发来信息,说周四晚上空出来,问我需要不需要晚上的时间,我没有答复,我不知道我需不需要。其实,这个需不需要我感觉到了一股怨气,因为我当初提出来时,她两次拒绝说晚上没有时间,后来,我独自做了那些难受的决定后,她告诉我,她又有了时间,这让我感觉很不好,就像我写作课的黄老师,她确实带领我走过了许多黑暗,也带给了我许多收获,可是,她也做了那种行为,我感觉有些失望,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有些酸,想要流泪的感觉。
《亲密关系》这本书,我看过一遍,但是,今天在想要直播读书时,依然选择了这本书,我感觉,我需要在当下再啃一遍这本书,结合当下感受,也许,精华更能吸引一些。
三点钟,疲惫的我,躺在沙发上小憩,有些冷,被子有些小,盖着不盖脚的感觉,蜷缩着,感受着腿部的酸痛,有些委屈袭上心头。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委屈呢?我是不让自己委屈吗?不不不,我应该让自己释放委屈。
我是在向外寻找原因吗?我想把问题抛给谁呢?母亲?伴侣?还是其它人?有些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