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其人。
毛教员赞叹“于与近人,独服曾公”。
蒋校长评价“曾公乃国人之精神典范”。
而后世更是以“半个圣人”之称相赠将曾国藩,在此之前,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大家是第一代圣人,宋明理学心学两代人周敦颐、朱熹、二程、王阳明等为第二代圣人,晚清半圣是以曾国藩为主榜样的一干拥有精神思想、文治武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物,仅其麾下若干湖湘种子日后对中国的贡献便是最大的星火燎原。
曾国藩并没有留下许多著作,其写于家人的书信合编《曾国藩家书》,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治家、治军、治学身体力行的儒学至高境界,所言所学,皆一个字“诚”,诚于内心,诚于自己,理学心学造诣已达登峰。
终其一生,曾国藩恪守“拙诚”“坚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拙纳、守诚、坚持、忍耐,反复在待人待己、国事家事上修炼自己,与京师权贵斗、为乡人骂、受敌军苦,忍常人之所不能,咬牙磨炼,不改其志。
持家教子,反复细语“勤俭好学”“读书明理”“睦邻友好”总结为勤俭谦三字经,通透世事虚实规律,留传思想价值比留传万贯家财更重要。
治军用人,曾国藩的“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思想传给了毛教员,教员认为“战争的核心是人民,人民是战胜的根本”。以礼治军得天下心的《爱民歌》得以再传教员,是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战略思想,曾国藩大家思想简单明了“先稳后变”,这是其部下三军攻无不胜是根本原因,战略是做的事,麾下将领是把事情做对。战略方向对了,执行上又正确,结果只有一个,胜利是一定的。
用人之道,曾国藩识人用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左宗棠还是一乡间草民,凭其一副对联傲然于世,曾国藩识此人是大才,礼请左宗棠,尽管左宗棠一辈子与曾国藩不嘘,但当曾国藩去世,左宗棠手书挽联,派人千里策马送回,于心之中,实乃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