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建筑家安藤忠雄》,被大师的作品深深地震撼了。
安藤忠雄出生于1941年,从小跟着外婆长大。他从小就喜欢做学别人画蓝图,把木块削出各种形状,在木模灌入金属,或者到玻璃厂吹玻璃球。少年时代的他,常常沉醉于制作东西,喜欢思考。
安藤忠雄少年时喜欢拳击,练习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职业拳手的执照。那时他才17岁。但是在他打拳的第2年,看清了“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券击界明星的残酷现实”,心中的“或许能靠拳击维生”的淡淡期待被彻底击碎,就离开了拳击界。进入建筑设计界是偶然的机会,之后,他以旅行、自学的方式学习建筑,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安藤忠雄用清水混凝土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
坐在教堂里,阳光透过灰色的清水混凝土墙,照在身上,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与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林为背景,和谐而宁静。
灰不溜秋的混凝土,却造出了诗意。美不美,并不取决于材料。
一汪清池,跟大自然借了一幅画。
建在地中,不但没影响大自然原本的景观,还添了一道风景。呈现了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
建在悬崖边的住宅,被称为“现代版的山崖悬壁建筑”。借助山崖的坡度,建出层次感。设计灵感,来自于建在山崖悬壁上的三佛寺投入堂(悬空寺)。
光与影。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内景。
依然是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内部的装饰刷了红色,光和影投在灰色的墙上。大自然是一位画师。
过去我一直以为,光和影,通常出现在电影中。从安藤忠雄的作品感受到,光和影让建筑多了生命力。
大师何以成为大师?安藤忠雄说: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大师的作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找了几个贝聿铭先生的代表作:
古老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平面图的呈现极其有限,不足以道出苏州博物馆的美。一花一树,一石一山,都是别样的风景。
不同的视角,风景别具一格。
穿过隧道,进入馆中。
美术馆隧道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从口入,屋舍俨然。大师的创造力让我惊叹不已。文化的沉淀,会成为创意的源泉。
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有贵族气,这或许与他出生于书香世家有关。
两位大师成长的路径不同,但是,与大自然的和谐,既包容又自我的视野,是他们设计风格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