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把学校中所传递的知识,视为课程如何加以组织、分配的知识结构与过程的问题。就是说,“学校知识”的问题,与其探讨应当是什么知识,不如说更应探讨学校知识和课程的构成原理本身存在的基础。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是,阐明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诸如学校知识选择之际的权力介入,课程编制中组织知识时的“分类”与“分层”之类的分配。                  课程社会学的另一个焦点是揭示“学校知识”的本质。学校所处置的信息、知识仅限于社会文化与信息的极小部分,这种在学校里所授受的信息与知识谓之“学校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围绕“生存能力”的思路来界定理想的“学校知识”,可以考虑三个层次:社会生活和学校学习所必要的知识、技能,诸如读、写、算技能和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各学科和学科之间的科学思考方式;作为社会生活所必要的价值观、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是一种从“实质性知识”向“方法论知识”的重心转移,一种广义的“学校知识”概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部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二十章 舞蹈历程 说起舞蹈,基本上每个孩子的小时候都会学习过,其实妈妈是想培养...
    W晓晓阅读 1,098评论 2 2
  • 一夜酒旗寻处,十里星夜萦回。啼蝉迟鸟远来窥。路遥行影瘦,马骠乡梦肥。 结缘村兄野老,相问我自阿谁。寄身落客且忘归。...
    淮扬先生阅读 1,579评论 1 3
  • 年少时的我们是一枚小小的茧, 当岁月洗礼 生活锋利的刀片割开我们一层层的保护膜 我们经历过挣扎,彷徨,无助,失望 ...
    猫腻2阅读 2,99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