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活在每一秒

达尼伊尔.格拉宁/著

李春雨/译

原文摘录:

“从1916年直至1972年去世当天,整整56年的漫长时间里,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时间的开支,从无一日中断,包括儿子牺牲那天。正如时间之神克罗诺斯手中的镰刀从未停止过挥舞。”

心得体会:

书中主角柳比歇夫是一名科学家,在跳甲分类、科学史、农业学、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但他奇特之处却不在于他的学术方面,而是他的时间统计方法。

从工作到生活,从阅读写作,从看电影到回信件,每件事都被详细记录在册,精确到分钟。每周每月每年还会进行总结出具时间报表,与计划比较,计算误差量。

看到这里肯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怪人,甚至脑子有点什么毛病。可是,柳比歇夫不仅脑子好用,知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有很多朋友,对子女有耐心,就算是陌生人的来信也会花时间认真回复。

他的“时间核算”把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统计,与他而言从来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也对于自己的时间花费到什么地方一清二楚。

对于后一点,我实在是很羡慕。人到了一定年纪——与我而言就是有了孩子之后,时间就好像变得懒散了,三天两头缺席,于是一年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猛然回顾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是对于时间这么容易流失似乎我们除了感叹两句之外并没有任何办法,其实根本就没想过要采取什么措施,甚至经常无聊的还要“找点乐子”好“消磨一下时间”。

大多数人不像柳比歇夫那样,在青年时就已经确定了此生的目标,而是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渡过自己的人生,到了垂暮之年,便向后辈说起人生苦短不可虚度年华,而自己的年华也一去不复还。

你记不记得上周六早餐吃了什么?不记得,那确实没啥,因为不重要。但是,你记得前年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最近五年有什么成长?反正我是不记得了,日子好似一天天复制粘贴一样。

这是我们的惰性在作怪,我们不一定非要像柳比歇夫那样每天详细记录一切,但是也应该筹划好自己的人生,要做自己时间的舵手。

说到底,再怎么计算,人生也不会变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用自己的方法,让人生变更丰富多彩,更有质量。

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