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给人的感触非常多,今天我就从学习这个方面来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跨学科学习
查理芒格认为,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来自某一专业学科。这是很危险的,重大问题往往牵涉到许多学科。如果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应用自如的所有必要技能。
对于这点,太赞同了,小时候不怎么爱学习,只知道学教科书的知识,后来发现学得东西越多,越能够融会贯通,很多学科的知识竟然能通到一个点上去。我培训讲课的时候,讲到作为财务人员应当能够灵活变通地坚持原则,很多人不理解,在他们的意识里,会计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太多太多了,领导却总是跑来各种不合理要求,换个思维模型,其实问题不难解决!讲述标技巧的时候,我提到如何运用语言与肢体语言展现自己、回答问题的技巧、观察评委、与评委获得链接,有人告诉我,这些东西是天生的,我没法通过一次培训就教会他们述标。的确,我没法通过一次培训就做到,因为他们回去后,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练习。
有了孩子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爱学习的榜样,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即便如此,依然会在他要求跟我下盘围棋或者想让我讲本透视汽车的时候跟他说,找爸爸吧,男人最擅长这些,妈妈一点都不懂。我们都喜欢自己的舒适区,在已经学会和掌握的领域里安全踏实,跨学科?多元化思维?新的思维模型?你一定是在说笑,你不知道我每天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要陪孩子写作业看书、要……说的都没错,但是来看看第二点吧。
终身,持续性学习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 一个都没有。” , “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只要手上有一本书,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无聊。”他在任何时候都会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是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
很多人从考上大学后就没有阅读的习惯了,除了工作必须要看的文字,其他的就是朋友圈、头条、公众号了,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处于这种状态,但时间长了还是能够体会到,朋友圈之类的快餐营养太少,能够沉淀下来的太少太少,而高品质的书籍才会让你获得系统的营养体系,好的书籍多次反复阅读,最后融入自己的血液中,成为了自己!
今天听《活法》,105岁的老人,活到老学到老,105岁啊,我现在才三十多,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点,可以成长的空间还很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