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书我是读的最多的,一遍两遍都不说,他一共就出了十几本,我读了不同版本的几十本书。他的书很多时候对于我就是一种心灵抚慰,能治愈,能净化。自然,每个人看书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越阅读,越对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更深刻的认知。即使是同一本书,同一个人读,只是在七年前后做两次重读,所看到的东西几乎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书里看到的,从来就只是自己。真的是阅读的同一本书吗?我们看到的只是同样一个文本,但是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同,心态不一,能看到的自己也是不一样的。更遑论不同的读者了。
-----这本宝贝上次读是最起码七八年以前,因为那时候我还没结婚,这本书被我定义成纪实散文,所以这么多年别的书都重读过多次,唯有这本书即使买了一直都没拆封过,没想到今天阅读之下既然有惊喜。除了他一贯的风格和写意,这本书既然还可以是一本家庭教育的高水平作品。只不过他不像很多家长的过来人姿态,他就是记录和分享他陪伴女儿的幸福童年。这也只是一种童年的抚养方式,你同不同意都随你高兴。在周国平老师书写女儿童年的记忆过程,我看到了自己的羡慕,看到了早已遗忘的那几年,看到了珍惜,看到了生命的感悟,看到了他们的生命态度,看到了未来我可以去哪里,即使书中很多的琐碎。
-----书中以六岁前和孩子的陪伴,互动为主,特别是三岁以前的更多。这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模式了,进幼儿园之前核心家庭的互动最多,即使是父母都需要工作的情况。从入学开始之后,可能是孩子有了更多的互动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促进依然有,却不再是唯一。到了小学之后,孩子们自我意识,同伴意识让他们跟父母渐行渐远,书里在六岁小学后的内容就明显偏少。这本书除了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纪实散文,真的也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书籍。不过如果想从学习的角度阅读本书,六岁之前的家长最适合,孩子越小,读这本书的收获可能越大。小学三年级之前的父母读这本书还可以借鉴一些东西,高年级的家长就不要期望从书里学到一些实操的东西了,但是理念上面的描写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所以,对初中以前的家长们,五星推荐本书,不管是从纯粹的阅读层面,还是从家庭教育层面,总之,都会获益匪浅。
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倘若一种斗志会被生命自身的力量瓦解,恰恰证明它没有多大价值。
丝毫不想在子女身上施展我的宏图。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个人态度。
我从她学到的,决不比她从我学到的少。
我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
成为一个珍惜自己生活经历的人。
啾啾语录:妈妈,你要是生的是笑笑怎么办?为什么正巧生的是我?有时我老觉得自己在做梦。会不会一直在做梦,还没有醒来呢?我想做彩虹也没什么坏处。我会有许多朋友,太阳,月亮,星星,云,天空都是我的朋友。
亲眼看到生命拂晓的微妙风景。
养育婴儿虽然是辛苦的,但你在付出的同时即已得到了最美好的报偿。
这种简单的幸福是世上任何别的享受不能比拟的。
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
跟婴儿说话,语言回归到了初始状态,不复是概念,而是声调和情感。婴儿不受概念的干扰,直接倾听声调和情感,就这样领悟了语言的意义,萌生了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这时候,生命以纯粹的形态呈现。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语言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的理解力,理解力好,表达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孩子生下来开始,父母就要多和孩子交流,这对于孩子的情感,性格,智力,语言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
不肯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欢声笑语,对孩子的精神生长漠不关心,把孩子扔在一个低级的精神环境里。
装作懂了,予以回应,鼓励他继续说。装作不懂,您听懂了孩子的词不达意的表达,不妨装作不懂,适当地提问,引导他寻找更准确的表达。
陪伴,高频的互动。
她看不见风景,她自己就是风景。
人们往往严重低估孩子对于有趣的需要。再忙的父母,也应该安排时间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
孩子最需要的玩伴。有好的玩伴,孩子的想象力会把身边的一切都变作玩具,没有玩具也可以玩得很尽兴。
在亲子游戏中,幼儿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喜欢提出创意,设计情节,担任指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依赖父母,惟在游戏中有机会做主角,游戏是幼儿发展主动性,自信心,想象力的主要领域,父母理应甘当配角。
---在阅读的时候,免不了有时候带有偷窥隐私的感觉,阅读中看到别人的生活态度,在对比中找自己的幸福生活。
你们浪费了冰雹。
你就在奇迹之中。
说我懂的话,不要说我不懂的话。---无论一个什么道理,只要是适合于给孩子讲的,就一定要用孩子懂的话说,也一定能用孩子懂的话说。
成熟时期,一个人倘若有足够的悟性,又有了足够的阅历,就会借幽默的态度与人生的缺憾和解。这是历经沧桑而依然健康的生命发出的宽容又不乏辛酸的微笑。
和孩子在一起,天天是平凡的细节,寻常的情景,在外人看来毫不足道。可是,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完全不同。
既然善的种子已经播下,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你老了以后,在另一个地方会生出一个人,和你长得不一样,但那其实是你。
每天他去发掘这个属于他的宇宙,一切都是他的。没有一件不相关的东西,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苍蝇。---罗曼罗兰
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和思考能力。重视,鼓励孩子的发问和思考,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是父母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做结论。
用词语来表达情绪总是词不达意的,尤其是来表述一种不可名状的心烦意乱。
每个人都是一个人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甚至比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更大,恶人远比只凭本能行动的动物残忍得多。
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想法。
完全不自信的人是可怜的,完全不自卑的人是可笑的,在自信和自卑之间应该有一个好的平衡。
和婴儿互相凝视的感觉是奇特而令人入迷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喜悦和莫名的感动。
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重视她的发问,疑惑和思考,和她进行平等的讨论。没有比和孩子一起讨论她所感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智力教育了。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我要捍卫她的休息,玩耍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这也就是捍卫她的健康,快乐和真正的优秀。
不让孩子上课外班,并不等于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还是应该给孩子以必要的辅导。至少孩子上小学时,多数家长是有这个能力的。
方法得当的辅导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帮助和快乐。
优秀的成绩给她带来了荣誉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喜悦。
分析试题出错的原因,无非是粗心和不懂。
在学习一种艺术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这时不要轻易放弃,不妨看一段时间再下结论。一旦发现她确实没有兴趣,就决不强迫她继续学。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亦即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她宁愿看书,不愿去户外锻炼,这导致了体质有所下降,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甚为苦恼。
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这时候,生命以纯粹的心态呈现,尚无社会的堆积物,那样招我们喜爱,同时也引我们反省。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既然是天生的,就谈不上好坏,好坏是后天运用的结果。一个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事实上也做不到,所谓改变一定是表面的。所应该和能够做的只是顺应它,因势导利,扬长避短,使它产生好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做自己的性格的主人,不要做自己的性格的奴隶。一个人做了自己的性格的主人,也就是尽可能地做了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对于我们的言行,她若不以为然,就一定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我非常欣赏她的这种表现,总是给予鼓励。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必须现在就鼓励不盲从父母。其实,孩子都是乐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想法的,而只要真实,就总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大人不予尊重,孩子就会逐渐失去思考和表达的兴趣,也失去自信心,从而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她开始对我们的过度夸奖表示反感。
六七岁时,她经常对我的爱的方式提出批评。
孩子发无理脾气时,一定不要和她辩论,跟她讲死理,她肯定是听不进去的,让她清楚地知道你的态度就可以了。当孩子表示妥协时,则一定要给她台阶下,及时给予鼓励。
大人立场的一致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应该尽量予以满足。
帮她协调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要让她适应社会,哪怕是社会不甚合理的地方,不要因为冲突而受损。另一方面,要让她和社会保持一个距离,不被同化。
上幼儿园后,回到家里,她最热衷的事情是自己当老师,让我,妈妈和小燕当学生,把在幼儿园里学的东西演示给我们看,让我们跟着做,包括游戏,体操,唱歌,折纸,画画等,甚至包括洗屁股。她真是兴致勃勃,学生不耐烦了,开小差了,她仍坚守岗位,舍不得下课。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长大同时意味着分离,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却仍是令人惆怅的。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极其重要,拥有直接影响孩子幼小心灵的权力。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得是否愉快,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班主任。
慈父对儿女的爱是如此纯洁,不以占有为目的,除了爱本身,别无所求。---笛卡尔
人容易在最爱的人面前任性,孩子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