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生活简直就是大跃进!飞跃着直接就冲向高考。
上课、考试、作业、复习,再上课、再考试、再作业、再复习。初中生整天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等待中考。从初一入学,老师、家长、学生就是以中考为目标在学习。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中考越来越近了。校内上课、课外辅导,要么补课,要么先修,没完没了。家长们个个像私家侦探,要么打听哪个学生又拿了第一,哪个学生又找了个好老师,哪个学生准备竞赛。家长们像老鹰队在空中盘旋,警惕着眼光所触地敏感目标:好老师、好课程、好目标。一个俯冲下来,叼着目标就飞,飞向自己的幼雏,恨不得一嘴就给填满,自己的孩子瞬间直冲云霄。
这个过程中,有个别同一目标的鹰妈妈们就会想尽办法互帮互助,协力找到目标,分食给孩子们。组班上课就是个方式。
组班首先是找老师,其次是找到志趣相投的鹰妈妈,最后再是确认时间和地点。那过程类似合伙组建公司。因为有统一的学习需求,有专门的领头妈妈带着其他妈妈们找到认为合适的老师,试听、判断、谈判课上内容,时段、时长,最后再确定地点。有时候一个试听不够,再多来几个试听。这时候妈妈们就像对投标的各个机构进行筛检,留下最心仪合适的。而这时候绝对不是拼价格,哪个老师价低就要哪个,往往选择的是稀有资源,越贵越有保障。最后定下来,直接孩子去上课就可以。整个procedure往往没有学生自己最初的愿望。组班的开始都是家长的需求。没有太多的家长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喜欢什么,往往是家长自己觉得这很重要,到试听的时候,学生们是试金石,试试老师金子的含量。家长觉得值就下单,下了单就觉得剩下的责任都应该自己的孩子担负起来。家长们于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坐下来,但是很快又投入下一个目标。
既然是合伙人就有可能不合伙。所以组班组半截,分崩离析的事情也多有发生。其实还是源于每一个目标不大相同,筛检标准不尽相同,所以就有合伙人半道散伙的情况。还好,家长们都是身经百战,散伙再重组呗!没有失败只有不合适。
被培养的主体---学生们,一直在蒙圈中接受着家长们的安排,繁忙有秩序地接受着安排:去上课、去考试、去上课外班、去课外班考试。学习的路上公式、单词、诗词等等学科要素跳来蹦去。唯独缺一点爱好,唯独缺一点兴趣,唯独缺一点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