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熬过了五一劳动节,苟延残喘了几周后,最终还是挂在了六一儿童节。
今天是上班没有电子设备的一天,电脑大早上拿去维修,进教室上课,发现教室里的电脑没有“挣扎”直接卡死,一节课一动也没动。事先准备的图片没有打印,备好的课件也无法使用,这对于视电教设备为空气(不知道它的存在却一刻也少不了)的我来说真是不可思议,大脑里一片空白……这时我才意识到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是有多么可怕,以至于没有他们令我手足无措。
“徒手”课堂要怎么上,没有“荤”的纯“素”课堂怎么组织,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于是,花了60秒的时间我“假正经”的思考了一下,因为是在课堂上时间浪费不得。
低下头, 回归课本。这节课要教的是整理衣物,本来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的,因设备不给力就“无计可施”了吗?于是,我迅速在教室里瞟了一眼,很庆幸地发现课堂就在生活中!
讲台边整齐的书架下是一堆凌乱的校服,这应该是上周搞活动时,没有用但还来没来得及整理的校服。既然本节课学习《整理衣物》为什么不从身边着手呢?如果学生连身边小小的“整理”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远途”的整理呢?我们一直谈“生活教育”“教育生活化”课堂又怎能远离生活呢?
于是我改变策略,让同学们观察一下班级,找出需要整理的地方,通过学习如何整理教室里的校服,把教室变得整洁,延伸到如何整理自己的衣物,使自己的衣柜变得整洁,进而拓展到如何整理家人的衣物,使家变得整洁。
由于事先没有预设,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看起来的有些许松散。但是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领校服、折叠、入柜、存放……一节课在“手忙脚乱”中结束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无比自豪。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我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检讨。
其一:教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培智的课堂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服务于儿童们的生活的,为什么我不能从孩子当下最需要学习的内容 着手呢?为什么要死板地依赖教材呢?教材一定都科学吗?哪些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知识?
我想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教学要着眼于孩子的生活,在他们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提供最合适的内容,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二: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有人说:“老师不会被淘汰,但不懂信息技术的老师将会被淘汰”,信息技术真的有这么必不可少吗?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让课堂更加的丰富、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能够接触时代的信息……我认为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理性地对待,信息技术具体对哪些人有用,怎样运用要视教学对象和具体内容而定。
近几年我似乎被课件“奴役”了,习惯了有课件的课堂,课堂上过于依赖课件,而忽略了有些内容更适合“素”食。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堂难组织,首先是因为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与欲望;其次,他们缺少学习的方法;再次,他们有时缺少学习的能力。这时就会有一部分老师为了提高孩子课堂的参与度,设计精彩的课件、丰富的活动,来维系课堂的正常秩序, 比如我。
现在突然想思考我为什么要制作课件呢,首先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为了让我的课堂更丰富,让学生看到课堂上不能见到的东西,囊括所有有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热爱学习。其次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主要目的,因为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只有师生共同“在场”,教授才有了“实体”,现在想来这个目的似乎略有不妥。智力障碍学生的记忆力本来就很弱,看过的东西就会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讲多媒体课件似乎没有精致的板书实用、适用。
或许我们可以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回到原点,从生活中去发现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教授知识,去生活中应用知识,适时适应信息技术辅助但不依赖,毕竟对于治理障碍儿童来说没有什么教学方法比情境化教学更合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做到即便脱离信息技术,我们的课堂依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