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祖先,有建功立业、奉儒收官的家族传统。年轻时的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日子,但是快乐的时光很短暂,当他自认为已经为走入仕途做好准备,怀着远大的抱负来到长安,意欲经由科举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时,却发现现实并不是如他想的那样。
杜甫参加唐玄宗亲自举办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可惜当时的宰相是李林甫,他居然对皇上说“野无遗贤”,参加考试的学子无一人及第。后来杨国忠担任宰相,杜甫曾极力称颂杨国忠,讨好巴结杨国忠的一些心腹人物。虽然为了做官,杜甫也有仰人鼻息的时候,但是他另一方面又大胆刻画着种种黑暗的社会现实。
杜甫的生活过得困顿之时,等来了一个官职,却是非常低的河西尉,是九品中最低的,杜甫拒绝了此职,不久终于等得一个稍好的职位,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从八品下的官位。可是任职不久爆发了安史之乱。幼子饿死,小女儿饿得直咬杜甫的手。在北行准备追寻朝廷的路途中,杜甫被抓,著名的《月夜》和《春望》便是在那时写下的。幸而他当时没什么名气,管束不严,他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逃出来的杜甫,没有去寻找妻儿,而是直接去见了唐肃宗,这一忠心举动感动了皇上,授予他左拾遗一职。
好不容易能在皇帝身边干活了,又因为他帮别人求情,惹得皇帝不喜欢他。后来一大群人因为是皇帝不喜欢人的亲信,所以许多人被罢免、降职、离开了京城,这其中也有杜甫。对前途绝望的他又遇上战乱,这个时期杜甫写下了有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到处的战乱,虽为朝廷官员,但是杜甫却连家人都无法养活,他一直为仕途奔走,受尽苦难,换来的却是家人不能团聚,颠沛流离,最终毅然离开了官场。
杜甫带着家人一路逃荒,最终来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赞助下建得了草堂。在远离战争硝烟的锦城之地,杜甫终于过上了悠闲的日子,可以赏花《江畔独步寻花》,赏雨《春夜喜雨》,这段时日虽不像之前那般艰辛,但物质生活还是极度匮乏,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此时写下的。此时延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平定了,欣喜若狂地杜甫立刻写下了《闻官兵收河南河北》,表达自己的心情。
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让杜甫得了一身的病:糖尿病、肺病、风湿病、风痹、疟疾等等,后来糖尿病引起了病发症:“右臂偏枯半耳聋”“我瘦书不成,成字读亦误”“牙齿半落左耳聋”“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右胳膊瘫痪肌肉萎缩,写得字家人都不认识了,左耳聋了,视力严重衰退。除了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他的好友们一个个都离世了。
最终,杜甫死在了北去岳阳的湘水之上。可是因为家里太穷,只先葬在岳阳,直到他死后四十三年,他的孙儿才攒够钱将他迁葬回故乡。
一代大诗人就这样默默死去了,但是他留给后人一千四百多首诗篇。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后世称为“诗史”。